■记者 周洋 陈良玉 通讯员 曾庆祝
国庆、中秋佳节临近,盱眙县境内的天泉湖已提前热闹起来。走近天泉湖,湖水清凉、水杉密布,鸟鸣啾啾、繁星似锦……让人流连忘返。
在成功指导天泉湖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后,市水利部门通过全方位除险加固和环境整治,按照景区配置的标准全新打造,使之成为淮安“河湖好风光”的又一绝佳所在。
“近年来,在深化水利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着力挖掘放大资源禀赋,做足做活‘绿水’文章,将‘水脉’‘文脉’‘绿脉’植入城市建设发展之中,全力打造‘河湖好风光’,构建永续发展的‘绿心’,让人民共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市水利局局长尤其中介绍。
护航“水脉”——
全面推行河长制
近年来,淮安坚持用心呵护河湖生态,全力服务国家和省重大工程、重大战略,全面展现了水生态建设的“淮安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我市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整合各级、各相关部门资源力量,推动河湖综合治理,维护河湖生命健康的重大战略举措。
今年4月21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由市水利局牵头起草的《淮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各级河长是河湖治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所负责的河道、湖泊、水库的管理、保护、治理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协调解决河道管理保护中的重大问题,突出“管、治、保”三位一体,一河一长,一河一策,最终实现河长制各项目标。
市委书记姚晓东和代市长蔡丽新担任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张彤和副市长肖进方任副总河长。全市10条流域性河道、5个省管湖泊、4条重要区域性骨干河道、8条城区骨干河道及有国考断面的河道由市委市政府16位领导担任河长。全市共落实县区级河长166名、乡级河长1316名、村级河长5678名,实现全市河湖、水库、沟渠、塘坝河长制全覆盖。
“河长上岗,绿色护航”,自此,我市各级党政领导纷纷肩负起河长职责,着力破解水危机、改善水环境、重塑水生态,开启了新一轮治河保水的壮丽行程。6月13日,市委书记姚晓东巡查洪泽湖;5月11日,代市长蔡丽新巡查苏北灌溉总渠……截至目前,市委市政府16位市级河长已全部开展了认河巡河工作,并对巡查问题进行交办,累计交办问题达28个,已整改到位18个。
擦亮“文脉”——
做好“水利+”文章
“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康熙皇帝曾这样描绘清江浦的盛景。如今,夜色下泛舟里运河上,你会顿生盛景重现之感,仿佛置身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生生不息的大运河,流淌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是连绵不绝的“文脉”,塑造了淮安“水韵”“书香”的人文特色。近年来,市水利部门依托厚重的运河与淮河历史文化积淀,以大运河文化带和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指引,拓展“水利+”思维,通过“水利+旅游”“水利+生态”“水利+历史”,构筑美丽水景观、优化宜居水环境、弘扬悠久水文化,打造“水韵淮安”。
复建北门桥就是淮安水利人擦亮淮安“文脉”的一大亮点。在建设该桥时,市水利部门通过新增仿古桥亭、保护文化遗址等,挖掘里运河悠久的文化底蕴,凸显桥梁的“文化基因”。在清晏园,市水利部门开展总督河道部院、御碑园等工程,充分展示淮安的水文化、水历史,年接待游客达110万人次,荣膺全国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