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当好“田保姆” 致富奔小康

 

  ■记 者 宋莹莹

  通讯员 周宗彬 王晓婧

  搞过运输,开过饭店,当过村党总支书记,盱眙县穆店乡致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守国懂经营、善管理,头脑灵活。自2013年底成立以来,致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将农民手中大量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搞土地规模化经营,开展“虾稻共生”种养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规模种植增效益

  “农机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薛守国认为,过去散户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了选种购种、往返的路程和人工上,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则省去了这些成本,是一条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双赢的路子。薛守国通过流转1100亩土地,规模化种植扩大合作社的经营和发展,入社土地统一调整种植结构,从整地、播种、植保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农机标准化作业,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集约化、土地经营规模化,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收入。

  合作社通过开展机械化耕地平整作业,实现了农田灌溉效率的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以及节水、节电,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目前,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育秧流水线以及运输机、植保机械等30多台(套),仅农机装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就达到250多万元,在推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虾稻共生”谋富民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2016年,薛守国利用500亩土地率先尝试“虾稻共生”模式。“虾稻共生”一田两种、一水两用,周期短、收益大。薛守国介绍,以合作社的500亩“虾稻共生”田为例,亩均收入达3000元,是普通种植方式的3倍。“龙虾主要吃的是杂草,这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而龙虾的排泄物则直接进入稻田,成为最好的有机肥料,可以节约一笔可观的施肥费用。”

  不仅如此,由于“稻虾共生”使用化肥农药极少,因此田里种植的优质水稻可以产出无公害大米,是粮食市场上的“香饽饽”。“虾稻共生”以实际效益让合作社社员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薛守国说,下一步,合作社将新建粮食加工生产线,打造属于自己的优质无公害大米品牌。

  延长链条做品牌

  “‘兴机惠农’就是通过发展大农机,让百姓获得更多实惠。”谈到今后致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薛守国说,“随着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合作社将不断适应当前农机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在全力做好‘大田托管’的同时,积极申报承担新机具、新技术项目推广,不断扩大农机生产作业规模,切实让老百姓获得农机化发展带来的实惠。

  与此同时,合作社将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推行稻麦生产从种到收一条龙保姆式服务,逐步实现整地、用水、播种、育秧、栽插、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收获、烘干、加工、销售统一的社会化服务,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做实富民的产业基础。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