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孔雪 通讯员 范志坚
走进淮安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的电容薄膜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全自动化机械设备在主控系统的统一监控下有序运转。公司董事长陈纪产告诉记者,这种薄膜的最大创新点就在于“薄”,它的厚度仅相当于头发丝的1/5,“怎样让薄膜更薄是技术难点,在拉的过程中要使薄膜厚薄均匀,达到高物理性能指标和低热收缩、高电性能指标等,同时又不断裂。”
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中立方自2014年投产以来,每年都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可别小看这些细小的差别,电容薄膜每变薄0.1微米,对企业来说都可能是一次质的飞跃。”陈纪产说。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企业已拥有12项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其中,中立方研发的“电容器用耐高温超薄聚丙烯金属化电容膜”技术,成功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和产品原料的封锁,实现了国产原料替代高额进口原料,为公司走科技创新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年初,我们需要偿还银行贷款3千多万,但当时企业账户上没有这么多的流动资金,多亏了市里为我们提供低息的过桥资金,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陈纪产说。市经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发生的资金链断裂风险,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融资、政策等方面需求,市经信委通过搭建低息统贷、应急过桥资金、BCG专业融资服务市场“三大平台”,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截至目前,统贷平台已为71户企业发放163笔贷款,累计金额14.6亿元,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4000万元;全市过桥资金已帮助401户企业转贷达15.22亿元。除此之外,市中小企业BCG专业融资服务市场自成立以来,已先后举办融资服务活动近100场,共为6000户企业解决资金240亿元。
“投产第一年,我们全年销售额仅4000多万元,到了去年,销售额已破亿元,今年上半年我们的销售额已经达到6000多万,有望再创新高。”一路走来,陈纪产充满感激。目前,中立方已经和南京工业大学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共同建立了科研实验室。
五年来,淮安倾力服务工业企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提供了保障。据统计,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63.35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全省第五位,在苏北五市中,我市增加值累计总量位居第三,增幅位居第四;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967.2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全省第二,苏北第一。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