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动脉瘤破裂命悬一线 淮阴医院紧急抢救转危为安

 

  ■ 朱桐

  黄金长假前的一个午夜,在一阵急促的“120”警笛呼救声中,淮阴医院急诊科抬进来一位气息微弱昏迷不醒的退休教师吴奶奶。急诊科立即为吴奶奶打开绿色通道,经检查头颅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因头部剧烈疼痛出现意识障碍,被收住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值班的医护人员一接到通知,第一时间通知医生组接诊患者,在场的每一位医护都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十分凶险的疾病,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当吴奶奶被推进病房时,第一个挑战来了。吴奶奶因为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30多年,四肢已经出现了畸形,活动明显受限。对于这样的吴奶奶如何让她安全的移动成了问题,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大幅度的震动或移动下都有可能发生出血死亡,对于有自主活动力的患者有医护人员辅助移动相对安全。可现在的吴奶奶根本无法配合,神经内科的副主任田臻立即让护士铺一个大床单在吴奶奶身下,自己用手小心地稳住吴奶奶的头部,让四个男医生一起用力拉起床单让吴奶奶平稳的“托”到病床上。

  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吴奶奶双目紧闭,神情痛苦。床位护士立即给吴奶奶接上心电监护仪,田主任为吴奶奶进行查体,同时听着护士汇报患者的生命体征,当他发现吴奶奶的瞳孔不等大且脑膜刺激征明显,这些危险环生的体征不停的冲击着田主任的心,但面对患者和家属他没有表露半分,因为他知道这时候的吴奶奶尚有意识,已经不能再有一点点的刺激。他一边下医嘱,一边示意患者家属到医生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面对患者焦急的老伴戴大爷和一双儿女们。田主任说:“奶奶的病情重,出血量大,结合体征和头颅CT的情况来看,颅内动脉瘤可能性大。”“动脉瘤”一个让所有患者家属迷茫的医学名词。就在这时患者的儿子拿出了手机快速查了一下,他眼泪立刻夺眶而出,拉着田主任的手说:“主任,救救我妈。”田主任说道:“我会尽力,马上就准备进行急诊DSA全血管造影检查,确定部位。”

  说着,田主任就给患者开始做DSA的术前准备,他知道这是和死神在赛跑,一但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患者的生命将无法挽回。这时躺在病床上的吴奶奶因为用药头疼症状稍有好转,意识开始清醒,她睁开眼睛看着正在忙碌的医护人员们问道:“我的病怎么样了”,田主任微笑着说:“奶奶,我们马上给你做个检查,也不疼,中途可能需要您的配合您只要闭上眼睛听我说就可以。”奶奶看到田主任和煦温暖的笑容,心里一阵踏实,她点点头再次闭上了眼睛。

  紧张的1个小时检查时间过去了,田主任走出手术室,家属立即围上去焦急的问道:“主任,怎么样?”田主任说:“奶奶的动脉瘤位于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瘤体巨大约1.2cm×1cm,需立即进行动脉瘤填塞手术。手术过程中,随时有血管痉挛引起大面积梗死或是术中瘤体破裂可能,但是奶奶如果不接受手术治疗,随时也有瘤体再次破裂出血死亡可能。”家属们陷入了两难境地。

  家属们再次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田主任,田主任坚定的说:“只要你们相信我,我们可以一起并肩抗击死神,我有信心救回奶奶。”戴老爹说:“好,田主任手术安排什么时间?”

  第二天一早吴奶奶被推进了手术室,整整3个小时过去,手术室的移动门终于缓缓的打开,护士推着患者出来,田主任微笑着对家属说:“手术很成功,未发生再出血,术后复查头颅CT观察出血吸收情况。”经过两天的等待患者再次进行了头颅CT检查,当家属把复查的头颅CT片拿到田主任面前时,田主任仔细比对CT后说道:“血已经明显吸收,6天后再次复查,那时候应该可以出院了。

  在之后的6天中,吴奶奶的血压平稳,没有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股动脉的手术口只有一条淡淡的印记。中秋节的那天,她品尝着护士长席晓彤送来的月饼,她流着泪说:“谢谢你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救回来,让我又见到了我亲爱的家人。”

  出院的那天,田主任交代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用药剂量及复诊时间。戴老爹握着田主任的手说:“我和我的老伴、家人,向给予我老伴第二次生命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看着吴奶奶一家出院的背影,田主任自言自语道:“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面对死神,我们并肩一搏才能成功。”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