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未来
盱眙县淮河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淮盱眙县淮河镇境内,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与洪泽湖交汇处,紧邻宁宿徐高速公路和121省道,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学校的前身是盱眙县第六中学和盱眙县淮河中心小学,两所学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淮河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近年来,由于生源流失问题严重,两所学校的发展都遇到了瓶颈,2017年8月,在党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下,两所学校合并为盱眙县淮河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诞生背景
近年来,由于进城务工人数持续增加,农村人口居住数量急剧下滑,不少学龄儿童也随父母到外地入学;道路、桥梁的建设带来了交通的便利,使得和县城仅一河之隔的淮河镇孩子更加便利地进入城区学校。因此,连年的优秀生源流失、教学质量的下滑造成了淮河镇教育逐步走向了恶性循环,中、小学校新生入学率逐年递减。过去的两年里,七年级新生入学人数仅为28人、22人;一年级入学人数也每年平均递减约30人,学校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县教育主管部门实行了“施教区划片招生”规定,并把淮河中、小校进行合并,使得教育资源再整合、学校管理更合理,盱眙县淮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因此而诞生了。
学校管理新举措
加大宣传招生,提升新生入学率。2017年暑假,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但学校新初一的招生工作没有丝毫怠慢,六、七年级的班主任通过电话联络、到户走访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学校的招生政策、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优势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家的辛苦努力,新初一的新生人数达到了69人,虽然总数不算多,但这可比过去三年的新生数之和还多,这也为学校新学期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安排学生宿舍,加强住校生管理。本学期,在王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对部分学生安排了宿舍,让闲置多年的空宿舍又发挥了作用。这样做一方面不仅有利于学校加强学生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让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放心,更愿意让孩子留在本校就读,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学校在住校生管理上,从教师的选择、食堂的配置、制度的建立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严把关,一切过细,正如王校长所说,“再苦再累也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一切为了学生,要对得起当初对家长的承诺。”
狠抓教学常规,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学生数量是学校立校之本,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之魂。没有质量的学校,不会赢得社会的认可。因此,新学期伊始,王校长在第一次教师会议上就提出了鲜明的口号:抢抓机遇,心无旁骛抓质量;洼地崛起,韬光养晦促发展。狠抓教学常规,注重过程管理,对知识的教学采用“周周清、人人过”的形式,指导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后进生辅导工作。以月质量调研成绩为依据,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力求在教师间、学生中营造你追我赶、争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另外,针对初中各年级生数少的特点,王校长提出“小班化教学、封闭式管理、一对一辅导、保姆式服务”的20字方针,努力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打造自身亮点,为提升质量服务。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工作执行力。在学校管理方面,王校长提出了分年级管理、各部门协助、分管领导负责制的策略,签定了工作责任状,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担,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此外,学校还按年级、学科选派了把关教师,全权负责本年级的学科教学事务,发挥经验优势,做好带头作用。一系列制度的建立、规定的实施使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挖掘了教师的潜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学期,新气象,学校精彩的课堂教学、热闹的大课间活动、安静的晚自习课堂……这一切让家长们由衷地感到欣慰,同时,也让淮河人民对新学校的未来充满着期待。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