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创新达人”徐宏平

 

  ■记者 杜勇清 通讯员 杨晶晶

  在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担任桥齿分厂现场工艺调试科科长的徐宏平虽说入企时间不到十年,算不上企业“元老”,但却因为爱捣鼓、善钻研且成果丰硕而名气大噪,人称“创新达人”。也正是靠着这股子创新精神,他先后被授予“淮安市劳动模范”、“中国齿轮行业优秀操作能手”等诸多荣誉称号,成为双环齿轮所属的双环传动集团中,获得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称号的第一人。

  工艺辟蹊径

  2008年,徐宏平入职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彼时,双环齿轮为适应市场,专门成立了桥齿分厂,投资数亿元改造传统齿轮加工机床、引进国外先进加工设备,向大螺伞汽车后桥齿轮这一全新领域进军。

  问题很快凸显。“随着我们公司与国内外著名齿轮企业合作次数的增多,我们逐渐发现,我们广泛采用的螺伞齿轮加工工艺——‘五刀法’,与国际齿轮加工工艺存在明显差距,”徐宏平回忆,按照“五刀法”传统工艺,双环齿轮生产加工一套齿轮需要在五台机床上来回加工,既占用了机床,也增加了刀具成本。

  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科班生”,徐宏平坐不住了,带领调试团队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基础上,大胆实施工艺创新,发明了“四刀法”。这一新工艺经桥齿分厂推广应用后,生产效能较以往提高了40%,质量也更加稳定。

  产品销欧美

  熟悉齿轮产品的人都知道,螺旋锥齿轮的工艺设计复杂,加工难度大,要求高,其中,噪音高低是评判锥齿轮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按照现有相关理论设计加工出来的锥齿轮,噪音值通常为73至75分贝。

  “不行,分贝值还是太高,”徐宏平与降噪技术突破较上了劲,带领技术调试团队反复路试、一路攻关,采取提高轮齿重迭系数的办法,成功将锥齿轮噪音稳控在68分贝以下。得益于此,双环齿轮将徐宏平的这一降噪“独门绝技”加以延伸运用,开发出多个衍生产品,并批量出口美国,为企业开辟欧美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研发建奇功

  俗话说,瓷器活离不开金刚钻。在锥齿轮加工过程中,硬质合金刀条扮演着重要角色。让徐宏平颇为揪心的是:“公司使用的硬质合金刀条长期依赖于进口,光这一项费用,就占到了桥齿分厂采购费用的60%,怎么得了?”

  在徐宏平看来,要降低成本就必须告别进口依赖,自主研发是唯一途径。鉴于此,他的创新细胞再次活跃,带领团队测绘进口硬质合金刀条的几何尺寸,研究分析其微量元素含量,进而对定购来的硬质合金毛坯进行自主加工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刀条。

  据桥齿分厂负责人介绍,徐宏平的这一新发明,不仅为分厂年节约刀具采购成本达350万元,而且在全国齿轮制造商中引发了硬质合金刀条的技术革命,成为国内同行自主加工生产硬质合金刀条的领军人物。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