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陆彦平 管伟法
通讯员 汪 凯
襟淮水汤汤而袖吴楚之风流,怀洪泽明珠而枕运河之繁华。山水交融、南北交界的自然环境,滋养了淮安的生态之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辈出的名人,令淮安熠熠生辉;“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的优美生态环境,如今已悄然成为淮安的一张“绿色名片”。
近年来,我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部8个国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截至10月22日,市区PM2.5浓度均值为4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优良天数203天,同比增加2天;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2016年生态文明考核得分名列全省第六。
矢志不渝 勠力同心
全力打造生态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城市的最大优势和品牌来打造,市人大、市政协多次进行专项调研、跟踪督办,矢志不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此过程中,我市既注重整体规划,又加强分类指导,编制了《淮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淮安市“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今年,按新指标编制的《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省首家通过评审,即将颁布实施。
为更好更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我市专门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勠力同心,上下联动,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花结果: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省级评估,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新能源示范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市。
改善环境 筑牢屏障
全力守护碧水蓝天
啾啾鸟鸣,空气清新,越来越多的市民为生活在淮安这座天蓝水清气爽的城市而欣慰。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我市不断拉高标杆,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集中力量打好水、大气、危废污染、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以来,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部8个国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19个省考断面水质达到年度考核要求。(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