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居春 刘明爱
记 者 宋莹莹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决策部署,坚持做好“加减乘除”法,在产业集聚、行业优化、补链强链等方面持续发力,“4+2”优势特色产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1-9月份,“4+2”优势特色产业累计实现产值3392.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8%。1-9月份全市新增的11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4+2”产业项目58个,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做好“加法”,狠抓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发展。围绕“4+2”优势特色产业,我市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关联产业密集区,实行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引商。重抓“4+2”优势特色产业项目以及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组织集中开工和观摩活动,市主要领导亲自调研督查、外出招商,以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目前,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套新能源电池、比亚迪集团云轨制造基地、红叶风电等特大项目成功落户,百亿级项目德淮半导体主厂房封顶,臻鼎科技多层挠性电路板二期项目主体建成,国信2×400兆瓦燃机热电联产、普锐明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建成试运行。
做好“减法”,突出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绿色发展。针对去产能的刚性要求,我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预计今年节约标准煤8万吨,超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淮钢和井神在全国节能低碳行动中成绩突出,被省政府表彰为节能先进企业。实联化工被评为全省纯碱行业能效“领跑者”。今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3.02%,全市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有序推进。
做好“乘法”,加强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千企技改”,今年已完成工业技改投入501.7亿元,同比增长13%,全市共有超900户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项目。加速推进智能化改造,今年2个企业智能生产车间获评省示范智能车间,已累计建成19个示范智能车间,位居苏北前列。井神盐化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实现零的突破。今年已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6家,培育2017年江苏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8家,市级示范试点企业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49家。
做好“除法”,深化简政放权,推动产业轻装发展。近年来,我市压缩审批事项,做好行政权力清单标准化工作,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在名称、编码、依据和类型四方面相同。出台降成本实施意见,从企业用工、税负、融资、要素、运行、投资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减负”。今年已为73户企业申报直购电指标28亿度,参照去年的补贴标准,可为企业节省电费近亿元。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