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党建强起来 日子好起来 村子新起来

 

  ■记 者 何 渊

  通讯员 瞿静波

  刘学庆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三进三帮’的方式,让挂钩村和社区基层党建强起来,村民日子起来,村容村貌新起来,真正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市审计局局长贺宝祥表示。

  基层党建强起来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曾经,在市审计局挂钩的淮安区季桥镇季桥村,作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的村委会却破烂不堪,已无法正常办公,都是借用村民民房办公。

  基层党建要强起来,活动阵地必须建起来。市审计局在多次走访调研中,果断决定帮助该村建好阵地。在区扶贫工作队指导和季桥镇党委的领导支持协调下,该村成功招引投资捐资,村部和村养老中心等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一揽子工程顺利竣工。竣工后,村里变压器负荷小和电线老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市审计局积极协调帮办,不但为该村顺利解决了照明问题,还节约了经费近20万元。

  基层党建要强起来,党员素质必须强起来。市审计局利用自身开展的党性教育活动,组织该村部分党员干部赴临沂市党性教育基地、彭雪枫纪念馆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先后共有10多名同志参加活动。该村党员干部通过重温老区的革命斗争史,接受了老区精神熏陶,锤炼了党性修养,坚定了对党的忠诚信仰。

  基层党建要强起来,规章制度必须立起来。市审计局立足业务优势,派员给季桥村财务人员授课。培训课重点围绕村居审计发现的村居内部管理混乱、“三资”管理漏洞多、收支管理不到位、财经纪律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用真实案例作警示,提出了规避问题的具体措施,为建章立制打下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村民日子好起来

  扶贫脱贫必须立足“精准”二字。市审计局通过走访了解到,季桥村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有113户401人。经过分析发现,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有108人,无劳动能力的有293人,有劳动技能的40人,无劳动技能的361人。深入的调研为扶贫脱贫的“靶向治疗”打下了扎实基础。

  驻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一户因病致贫但有劳动能力的家庭,经过区镇村的协调,介绍夫妻二人从事保洁工作,家庭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日子逐渐好了起来;一位有轻微劳动能力的村民,为他协调废弃鱼塘养鱼,目前也已经达到脱贫标准。

  扶贫脱贫还需立足“产业”二字。通过招引在外地的能人大户返乡,目前已经流转土地,在当地发展高效农业。真正投产后,土地流转后的村民将实现就地就业,成为高效农业的“产业工人”。同时,高效农业吸引来的游客,也将成为村民投资农家乐的潜在消费者。通过龙头产业形成产业链,让村民在产业链中发现商机、脱贫致富。

  此外,新竣工的村委会包含村民服务大厅、敬老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农资小超市等。不仅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大约5万元左右,也能为村民提供10个左右的劳动就业岗位,吸纳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

  村容村貌新起来

  “我们要改变以往‘补丁式’的帮扶模式,通过‘全景式’的规划,让村容村貌真正新起来。”贺宝祥说,市审计局正与村委会一道,对全村风俗、文化、健身等软环境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村子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作。

  目前,亮化工程初见成效,村主次道路已经全部装上太阳能路灯,共计330盏,已经全部亮起来。绿化和整洁工程正在进行,沿路和沿渠道的无规划搭建房屋被拆除,村道路铺设完成2100米,村居外墙粉刷已完成7万多平方米。

  同时,在能人大户的帮助下,村里修建标志性牌坊一座,栽植桃树1万棵,购置了洒水车一辆。

  下一步,季桥村的整体规划还将与产业规划深度结合。通过与能人大户产业的深度互动,形成改变村容村貌的强力引擎,真正让季桥村这一经济薄弱村展现新农村的美丽模样。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