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何 渊
通讯员 唐 广 臧沿军
惠旭锐 蒋礼涛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以上、新增财力四分之三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淮安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我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现代化建设苏北领先,2016年我市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苏北第一、增幅全省第一。教育资源建设力度持续加大,近五年,全市累计投入100多亿实施一批教育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力推进,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优质均衡发展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市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700元、1000元,获批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
卫生计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市直5大医疗集团初步形成,县域内建成13个医联体。全市14所城市公立医院和19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联盟。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组建72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共签约242万人。两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15分钟健康服务圈”项目荣获第五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创新发展奖。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迸发,文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近五年来,城乡各级文化设施场馆累计投入达10亿元,全市基本建成“市有四馆、县有三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先后创作了京剧《如姬》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全市有2处遗产区、1段河道、5处遗产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点。累计为基层送展览240场、送演出2157场、送电影10万场、送图书60万余册。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5年在苏北率先以市为单位创成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引导社会力量承办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淮安市万人自行车骑行暨健步走等品牌赛事活动。
保障之网越织越密
建立了更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民覆盖”,全市29.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提高至每月1867.8元。建立了更可靠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帮助5.2万名破产关闭困难企业退休职工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驻淮高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居民医保范围,机关事业单位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国首创“总额控制下的病种分值结算办法”。建立了更高水平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