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富民壮村挺起强镇脊梁

 

  ■ 刘岳文

  今年以来,涟水县涟城镇把富民壮村作为全新的发展坐标。为了确保农民人均增收不低于500元、村级新增经营性收入不低于2万元的目标,涟城镇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源、项目推介到项目受理等实行“一条龙”服务,开通富民招商绿色通道,为投资者提供项目审批、建设、生产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从非农收入、结构调整、培训就业等各个方面助农增收,收到显著效果。

  精准扶贫 全面攻坚

  今年7月,该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镇开展“五大行动,百日攻坚”活动的实施意见》,将富民壮村工作作为攻坚重点,明确活动方案、目标任务、完成时间。特别是将阳光扶贫作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措施,对全镇765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470人,指定183名各级党员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多次组织核查农户信息,做到精准识别,共新排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户128户259人,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对核查出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146户645人予以清退。各帮扶责任人多次深入农户走访,帮助对象户制定增收计划。今年以来,全镇共申报精准扶贫项目11户,申报统筹带动项目296户。仅中秋节前,全镇就投入7万多元资金帮扶贫困户。同时,对县定经济薄弱村荷缘社区落实土地流转和门面房出租两个增收项目,年新增集体经济纯收入10万元以上。

  夯实基础 助农增收

  今年以来,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涟城镇已为5个村铺设水泥路7500米,新建农桥8座,新建拆建电灌站3座,新建防渗渠2000米,利用万顷良田土地整理项目结余资金,维修了一批损坏的桥涵、电站等水利设施,提高了全镇的排灌条件。

  建设基地 发展农业

  今年以来,涟城镇共注册家庭农场14个,围绕古黄河沿线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现代农业园区,谷嘴的200亩草莓采摘园、250亩葡萄(提子)采摘园、荷缘的400亩荷缘观赏与莲子采摘项目、城东的250亩水蜜桃葡萄立体种植、西蒋秉同的千亩螃蟹生态养殖已基本建成。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三期,邀请市县专家讲课,共计培训持证农民323人,超额完成县下达任务。

  招商引资 促进就业

  进一步彰显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的特色,加大纺织服装企业招引力度。今年,该镇先后引进了宇成服饰、乾龙家纺、斐斯莱德服饰等一批就业岗位需求较高的纺织服装企业,安排低收入农户1200多人就业。在此基础上,加快“退二进三”,推进老工业集中区“腾笼换凤”,引进优质项目,淘汰一批产业落后,产出率低的“低小散”企业,提高集中区的经济效益,带动和促进了群众致富。

  创业创新 促进增收

  着重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创业主体培育等,重点指导和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民等各类人员创业,积极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农民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实现了创业扶持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培训扎实有效。镇劳动保障服务所负责日常创建工作的具体指导,财政所负责创业引导资金的安排,工业办负责创业载体建设及服务发展引导,农业办负责农民创业引导咨询及“菜篮子”基地建设扶持,民政办负责养老产业扶持,农机站负责农机化示范园基地建设。制定完善了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小额贷款担保、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建成了30万平方米的农民创业,10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和20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以各类产业园区、现代服务园区及社区为依托,全面打造优良的创业载体。同时,充分发挥创业指导中心和商会两大平台作用,组织和实施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发布机制,开辟“创业门诊”、“创业沙龙”、“创业超市”等贴近创业者的培训与服务,定期组织劳保、财政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目前,全镇创业补贴到位率已达92%,创业贷款贴息申请率、税费减免申请率和创业培训补贴资金到位率均达100%,劳动者创业参与率达到26%,创业成功率达到30%,创业存活率达70%,就业贡献率达40%,全部达到和超过省级创业型乡镇的标准。

  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涟城镇充分发挥目标管理考核的杠杆作用,对考核办法进行重大调整,强化了农民“就业数据”和“富民指数”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了权重和分值,促使各级干部真正树立起“民富为本”的理念,凝精聚神发力壮村富民。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