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市农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 记 者 宋莹莹 

  通讯员 志 荣 侍 农

  本报讯 市农委认真落实“聚焦富民”部署精神,组织农业系统广大干群积极投身其中,深入农村一线、田间地头促农增收,在田野上着力书写好农业“聚焦富民”精彩篇章。

  市农委党委要求将“聚焦富民”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省重点帮扶县农业产业富民和市里的精准扶贫、阳光扶贫等工作,深入推进实施。制订出台相关政策,征集完成2018年农业重点项目编排,梳理排定对接省农科院产业富民项目17个。

  扎实谋划,敲定“聚焦富民”方向。市农委形成了“五个持续促进富民增收”的措施,即“持续做强农业产业、持续拉长产业链条、持续叫响品牌农业、持续培育新型业态、持续减量替代投入”来促进富民增收。围绕“五个持续”市农委利用市项目资金5000万元,扶持“4+1”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大力招引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展精深加工;借助整市全域旅游契机,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展农业电子商务万人培训,整市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加速农产品“触网碰电”,以新产业新业态拉长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编制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巩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老三牌”,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新三牌”,让农民更多分享品牌溢价增收致富。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节水节工、绿色防控,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多元化综合利用技术,推进节本增效、节约增收。

  稳步推进,“聚焦富民”成效明显。市农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淮阴、淮安和涟水三个县区、省市重点帮扶村调研,带动淮涟片、古淮河两个片区产业扶贫、促民增收规划正在编制,相关村产业富民规划业已形成,初排产业富民项目近20个。下达“4+1”产业引导资金,优质稻米基地面积提高到24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五成多,每年为农民增收3亿元以上;建成“5151”高效园艺面积5.23万亩,8个小镇入选全省农业特色小镇培育名单,紫山普通采菇工月工资突破3300元,淮香食用菌开工投产。温氏“六统一”代养模式迅速推广,带动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大中型规模代养户600户;特色水产面积54万亩,占到全市水产总面积的80%以上,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6.4万亩,亩增收2000元以上;申报省级主题创意农园7个,新增各类休闲经营主体30家,全市休闲创意农业规划初稿完成,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约1.56万人,其中农民达1.34万人。先后招引投资超3000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73个,前三季度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370亿元,带动农户数93万户。淮安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标识即将对外发布,“盱眙龙虾”带动常年养殖面积20万亩、从业人员20万人,培植了千万和百万身价的虾王100多个。完成农业电子商务培训1200多人,上半年农业电商主体网上销售额达32.6亿元。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93万亩,亩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4000万亩次,亩节支增收不少于28元。向上争取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帮扶挂钩村发展瓜蒌产业1000多亩,实施“造血式”产业扶贫。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