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丽 张丽娟
朱礼尧,市四院优秀共产党员,肝病科六病区科主任,1989年7月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学系,同年8月被分配市四院(原传染病医院),成为一名光荣的传染科医师。28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并深刻体会到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既平凡而又崇高。
从当传染科医师第一天起,朱礼尧就牢固树立“传染病防治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才能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3年“非典“防控期间,形势十分严峻,在医院召开的第一次动员会上,他就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在隔离病房40余天期间,他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和寂寞,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受到了省、市领导及相关专家的一致赞誉。
从医多年来,朱礼尧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放弃了无数节假日和休息日。对本科室常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结出“严把三关”(即起点、拐点和终点关)的诊疗措施。为消除患者自卑心理、他经常不厌其烦与患者沟通。由于工作细致到位,朱礼尧所诊治的慢乙肝患者整体效果良好,受到患者一致肯定。
对慢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国内外尚缺乏相关指南指导,为此,朱礼尧带领科室团队大胆创新、挑战权威,勇于向肝病“灰色地带”挺进,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受到国内专家的肯定。
近几年,朱礼尧带领团队加强了对慢性丙型的相关研究,总结出苏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基本特征,探索出2型糖尿病对促进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机制。针对临床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根据患者基因型,采取个性化治疗措施,受到满意效果。
高度重视对疑难病例的诊疗,朱礼尧团队在《重庆医学》上报道的“肝脏表皮样囊肿1例”,填补国内空白;“阿德福韦酯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引发横纹肌溶解症一例”、“肝硬化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腔感染一例”、“布洛芬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一例报道”等分别发表在《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和《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上;还有10余篇疑难病例报道分别发表于国内不同的核心期刊杂志上。值得一提的是,朱礼尧曾代表江苏省,于2015年参加在昆明举行“全国肝脏疑难与经典病例交流”获得全国第二名,该病例入选由任红教授主编的《肝脏疑难与经典病例丛书(第二辑)》中。2016年再次代表江苏省参加重庆举行“全国肝脏疑难与经典病例交流”获得第三名,报道中涉及使用小剂量替诺福酯挽救性治疗对多重核苷类耐药且伴有阿韦阿德福韦酯相关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国内外尚无类似研究。
到目前为止,朱礼尧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7篇,3项课题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兼任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连续12年担任该校传染病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生动、贴近临床,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身垂范,在带领团队积极创建肝病重点专科、促进医院发展中发挥正能量,曾获“淮安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淮安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