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苏淮高新区—— 农村党建“七个一”工程建设显成效

 

  苏淮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周守琴深入范集镇大问村调研指导农村党建七个一工程建设

  ■ 嵇道武

  今年以来,苏淮高新区围绕市农村党建七个一”工程实施细则要求,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提高工作待遇水平,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强化村务公开监督,发挥一站多能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力增强。

  “一岗多备”,加强队伍建设

  去年,该区党工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的实施办法》等文件,为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一是定岗位明职数。要求各村(居)按照书记、主任、会计、妇联等岗位进行设置,实行“两委”干部交叉兼任,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二是拓渠道备人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配齐配强村级干部,每个村配备至少2名后备干部。注重从本村现任村级干部、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村教村医,以及自愿到村服务或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目前园区已有42名村级后备干部。三是实行村(居)干部任免审核报备制度。各镇(办)党委在确定村(居)干部任免后一周内,报园区党建办备案,涉及市县乡共同管理的,还要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建立村(居)干部退出机制。四是重培训提素质。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政治引领和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精心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实施区镇两级培训。

  “一酬多元”,激发干事热情

  一是提高经济待遇。为解决村与村之间工作量不平衡问题,园区根据行政村人口规模,核定村干部基本报酬系数。建立基本报酬增长机制,根据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实行三年一调整。二是畅通政治待遇。对特别优秀、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提拔为镇办领导干部。三是完善保障待遇。以镇办为单位,统一为在职村两委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对因年龄原因不符合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村居干部,按照同等金额对其予以补助,所需经费纳入园区财政预算。四是落实离任待遇。凡符合条件办理离任“三大员”补贴的,及时进行申请发放。

  “一地多品”,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出台发展经济激励制度。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合理设定发展经济的指标和任务,明确完成时间节点,加大考核评分力度,按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或增长额给予村干部一定的奖励和补助。二是合理规划发展经济蓝图。各镇办依托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及时调整规划村集体发展经济的方向和思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实施领头雁致富工程。园区通过积极动员党组织书记带好头、趟好路、抓好集体经济,逐步走出一条带领群众富民强村之路。

  “一站多能”,兴办利民实事

  今年以来,园区不断加大站点建设投入力度,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创新学用方式,努力将站点打造成学习教育的平台和服务群众的乐园。一是提升硬件设备。按照远教站点建设规范要求,对辖区内三个镇办18个村居远教站点进行了规范化建设,统一配备液晶电视机等,相关制度牌也一并安装上墙。二是规范管理制度。将每月25日定为远教“固定学习日”、作为常态化制度予以长期执行,要求做到学习前公示通知到位,让党员群众广泛知晓;学习中讨论交流到位,深化学习效果;“三薄一册”记录到位,保证台账完整齐全;信息反馈到位,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全村党员报告反馈,加强信息双向沟通。三是搭建为民渠道。为积极提升“一站多能”综合作用,拓展服务群众渠道,努力让群众得实惠,各镇办创新举措,取得实效。

  在苏淮高新区,农村党建“七个一工程”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村务公开“一季多单”、党员管理“一村多群、综合服务中心“一主多辅”等,也在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改善村居阵地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