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政 李文俊
本报讯 今年以来,岔河镇在统战工作中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凝聚商会、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组织的统战力量,整合扶贫资源,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制订落实帮扶措施,有力助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计出力。
就业帮扶给岗位。岔河镇是个农业大镇,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950户2752人。该镇充分利用统战部门在产业、人才、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在精准扶贫事业中发挥就业帮扶作用,实现一份工作脱贫一个家。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组织企业定期发布用工需求,并做好宣传,实现精准招工扶贫。同时,针对有就业意愿群众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岗位和相应的岗位技术免费培训,实现就业脱贫。从年初以来,全镇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700多个,安排贫困劳动力880多人,走出一条“地方得发展、企业得效益、群众得实惠”的三赢之路。
创业帮扶给支持。非公企业充分发挥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的优势,积极深入乡村向村民传授致富信息,帮扶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为群众免费培训、传授技术,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目标。华斯达肉鸡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企业所在地和贫困村养殖户免费培训技术,免费供应种苗,定期上门免费指导,带动40多名贫困户养殖肉鸡。江苏胜伟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为帮扶户免费培训蘑菇种植技术,带动120多户贫困户种植蘑菇,对种植的蘑菇给予回收,确保群众利益。至目前,全镇非公经济界人士举办技能、产业发展等技术培训36期次,受训群众1000余人。
产业帮扶给路子。利用非公企业及商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点,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坚持因村因人因企灵活施策,力求构建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有针对性地鼓励引导非公经济企业家结合各自企业发展计划,以“公司+基地”的模式建立产业基地,既促进企业发展,又带动群众致富脱贫。创造了“龙头企业+原料基地”、“涉农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企业配送+连锁经营”、“政府基础投入+现代产业进驻”等多种对接模式。到目前为止,全镇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流转土地4.5万亩,发展产业项目15个。连心养猪场、木材加工厂、水产养殖场、岔东米业加工厂、江苏华龙无纺布有限公司、福斯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斯达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南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公司+站点+农户”的方式,在乡村设立生产站点和扶贫车间26个,帮助900多名贫困群众就地转移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瑞丰种植合作社、芡实生产合作社、张桥特种水产养殖场、白马湖绿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国瑞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发展水生蔬菜、特种水产养殖、有机稻米等特殊种植3万余亩,帮助2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呈现出产业得到发展,公司得到壮大,贫困户、贫困村受益的共赢局面。
捐赠帮扶给温暖。积极引导企业承担道德自律、公益慈善的社会责任,在扶贫济困、帮老助幼、支教助学等方面,有针对性、可持续地开展服务活动。江苏华龙无纺布有限公司、江苏持盈(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发投资有限公司、南京宁宏劳务信息有限公司、昆山铨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斯德瑞克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慈善基金380万元,对600多名因病返贫群众给予救助,发放圆梦助学资金260万元,8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据初步统计,今年来该镇凝聚商会、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组织的统战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和扶贫济困活动,捐钱捐物总价值达1680多万元。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