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人称端午日为五月端。端字音读为冬,不知为何故。
关于端午的风俗,我记得有这样一些。
起早的时候,母亲会从沟渠边,割下一根根艾草回来。插在家屋的门头或窗上。艾草有着特别的香气,馥郁浓烈。乍乍闻见,有的人或是觉得它的气味有些冲鼻,但是假若你真的细品下来,抑或会觉得它是那么的清远悠长。如我,而立之后,闻及这样的气味,于内心是熨帖而温热的。
我曾问及母亲插艾草于门窗的缘故,母亲倒是也没有说出个因由。只是浅浅地说祖辈们都是这样做着,一年又一年的。
端午日的早饭,盱眙人大概吃的都是糯米咸肉饭。就是用糯米煮饭,里面再切一些腊肉片。也不知道为何要吃这样的一顿早餐,反正就是因循古制。我母亲还会在一旁的灶台里,煮上许多的鸡蛋和咸鸭蛋。连同那黏黏稠稠的糯米饭,一早你想吃多少就多少。
粽子,当然是五月端的主打食品。
从野沟塘里,采摘些粽叶回来,放在温水里洗净,再把盆中早已泡好的糯米,端出门外,两三人就这样坐在五月微凉的清晨里,闲话家常,一边包着裹着扎着一些细长的羊角粽子,或是饱满的三角粽子。现在的人家还会在糯米里加些红豆蜜枣葡萄干花生之类的食材。但是让人愈发难以理解的是,竟还有人在糯米里裹上咸蛋黄或咸肉之类的东西。这些人真是无肉不欢啊。在我看来,粽子应该是一种素净的食物。
粽子包好后,还要放到锅里煮熟。当那些来自自然的清香在灶台间流转开来,各种食材便在粽叶里历经了一趟美丽的变身之旅。
我家每年都会包上一些粽子。吃不完的就放到冰箱里冷冻着。及至以后的日子,哪天怀念起它的味道的时候,再拿出来,放到锅里煮上。虽然味道不及当初的新鲜,可是依旧会让人吃得津津有味,沉醉在那特别的甜腻里。
孩子们都喜爱过节,他们是不拘什么样的节日。他们总是节日里最大的获利者。故乡的端午到了,大人们纷纷买起了五色丝线,给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都系上了,一个个更显得白白嫩嫩,多像是从年画里走出来的童男童女啊。有时他们的脖子上还会挂着一个丝线网兜,里面装着一个白白的咸鸭蛋。这样他们走起路来,蹦蹦跳跳,丝线飘扬,蛋兜左右摆动。这真是令人快乐的节日。
若是这时家里有定下亲事的小伙,还要赶在中午饭前,带上一百个粽子,一百个鸡蛋,一百个鸭蛋送到女方家里。这大概也是从很多年前流传至今的一个节日礼数,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流传。想必是礼品的花样或许已经变了,那么多的粽子鸡蛋鸭蛋得吃到什么时候啊?
故乡的端午,越来越像是一个多年的旧梦。年年做着,梦着。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