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公共文化传播者

 

  ■记 者 何渊 费欣宇

  通讯员 杨晶晶

  

  【人物档案】

  胡锦标,1963年出生,2000年进入涟水县文广新局工作。多年来,他所在的科室先后获得“阅读推广与引导”省文化厅优秀服务成果三等奖;全民阅读工作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寻家谱 亮家训”活动被市评为优秀项目。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市文广新局表彰和县委县政府综合表彰。

  

  作为文艺科负责人,他心系文化阵地建设,组织搭建公共文化平台;实施文化回归工程,倾心打造涟水特色;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助力公民素质提升;参与实施文化惠民,丰富公众文化生活。他是涟水县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胡锦标。

  心系文化阵地建设,搭建公共文化平台。胡锦标根据全县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的实际,做了大量调研,因时、因事、因地,提出阵地建设规划的建议和设想。参与督导了县图书馆、非遗馆、文化馆及镇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深入乡镇、村居,现场指导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功能提升,严把质量进度关。指导大东镇文化站与成人中心校合并,有效实现了文化阵地设施、设备和人才等活动共融,资源共享;促成了县文化馆、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开放,参与县大剧院、纪念广场改造提升;参与县博物馆、非遗馆、米芾书院陈列布展工作;为县图书馆、阿累书屋等建设竭尽全力。 

  实施文化回归工程,倾心打造涟水特色。指导建成淮剧陈列室、提升淮海琴书陈列室等一些文化记忆项目;积极参与实施文化回归工程,指导、打造、设想各具特色的文化记忆,为高沟镇的书画建设和缘来小镇构想出谋划策;为红窑镇的乡土文化陈列室提升和云锦小镇的构思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参考;参与南集镇的戏剧陈列室规划设计和戏剧小镇的策划;对保滩镇的文化公园建设和“清涟小调”的传承工作进行多次会商和完善;全力推进朱码镇的“朱凡纪念室”建设和“剪纸”技艺,前进镇的“淮海琴书”之乡提档建设;助力灰墩百姓书场打造和锣鼓之乡发展。阿累书屋、“阿累读书节”等相继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文化品牌。

  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助力公民素质提升。利用涟水名人效应,策划了以地方名人命名的阿累读书节,成为全国首家县级以地方名人命名的读书节;开展“涟水在阅读,阅读在涟水县”阅读宣传活动;组织邀请国家级、省级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举办“阅读照亮人生”阅读讲座、学术报告会20多场;组织向留守儿童进行爱心赠书5000余册;开展送读书春联等活动,收到积极的社会反响。

  参与实施文化惠民,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参与组织开展百姓艺术节活动、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开展千场电影万册书,百场展览百场戏的“四送六进”活动,每年完成规模不等的公益文艺“村村演”360多场,图书“镇镇送”20000多册,展览“月月有”20多场,优秀电影“天天映”4300多场,文化民生活动点亮幸福安东生活。

  

  【记者手记】

  百姓生活离不开文化,文化传播离不开人。胡锦标就是这样一位传播文化的“文化人”。他搭建平台,让百姓有了享受文化的去处;他注重特色,让文化留住乡愁;他开展全民阅读,让基层充满书香;他组织开展文化惠民,让百姓畅享文化魅力。

  把文化工作当毕生的事业来做,让文化点亮心灵、照亮民生,是胡锦标不变的情怀和孜孜以求的目标。为了目标,胡锦标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