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曹政 通讯员 沈淮
“刘老好”(1895—1953),原名刘耀俊,涟水县东胡集乡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为人厚道,乐于助人,人们称他“老好”。
1943年春,涟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动全县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刘老好”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六户贫苦农民,成立全县第一个换工组,进行集体生产。没有耕牛,就组织人力耕种。缺少肥料,就集资买猪、集体饲养造肥。“刘老好”作为换工组组长,干劲大、做事快,样样农活都干,他为全县贫苦农民做出了榜样。1944年3月,“刘老好”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换工组长、换工队长、农联主任、区农会长、生产推进社主任等职。1950年元月,“刘老好”出席华东区第一次农业展览会,荣登“农业劳动英雄榜”。1952年“刘老好”正忙着筹办农业合作社,不幸染发肝炎病,1953年3月2日逝世。
回顾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与“刘老好”的一生,他为集体苦干、辛勤劳作的精神曾深深感染淮安大地,也可以说,“刘老好互助组”催生了淮安农业集体经济的萌芽。
1943年春,“刘老好”响应政府号召,动员邻居参加互助组
1943年冬,由6户扩大到28户的换工队正在民主推选干部
1951年,正在春耕中的“刘老好互助组”(右一为“刘老好”)
1943年,“刘老好”被评为一等模范,得大犍牛一头
1955年,涟水县以“刘老好互助组”为基础的初级社升办为高级社成立大会情景
换工队以锣为号集合村民下田干活
劳动英雄“刘老好”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