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魏明
每天一大早,涟水县政务服务大厅出入境办证窗口总会出现一个忙碌着的身影,开启电脑、整理材料。她就是刘静,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警,温文尔雅的气质,灿烂亲切的笑容,还有温暖包容的处事态度,处处透着“美丽”。
她叫刘静,女,汉族,198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9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涟水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教导员。因成绩突出,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2017年1月,她被涟水县政府授予“涟水最美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受理台前的“向阳花”
作为窗口民警,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刘静时刻牢记“三多一少”,即多倾听,多张嘴,多克制,让群众少跑路,视群众为亲人,将群众的事放在心上。2016年除夕夜下午16时,在医院挂点滴的刘静的手机突然响起,一个焦急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原来是涟城镇常青社区村民王某打的,他说儿子刚从外地回来,准备办个护照,正月初五又要回外地工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县政务服务大厅来,在出入境管理大队窗口看到公布的电话便试着打了一下。刘静当即告诉他不要紧,并耐心告知办理流程及需要的资料。放下电话后,她调快了输液的速度。16时30分,当王某和儿子再次来到公安局时,看到刘静已在等待他们,王某父子两人十分感动。刘静指导他们填好申请表、复印好相关资料、受理完出国申请处理好后台材料,晚上七点,她才带着满身疲惫回家。
安保期间的“孕宝警花”
今年,刘静幸福的怀上二宝,预产期就在十一月初。偏巧就在这期间,全局民警全部取消休息,转入战时工作模式。看着她一手扶着肚子,一手熟练地进行着电脑操作,同事们都担心地劝她,“要不,你休产假吧?”刘静说,“算了吧,咱大队人少,安保期间还有这么多事,你们忙得过来嘛,我心里有数,再等等吧!”距离党的十九大召开越来越近,工作强度也在持续增长,加班变成了家常便饭。10月9日晚,天色已经黑透,办证大厅走廊里突然响起宝宝稚嫩的声音:“妈妈、妈妈……”,听见声音的同事们都在寻找声音的来源。原来是大宝等等想妈妈,在家闹着不吃饭找妈妈,被缠得没办法的爸爸带着等等来探班了。刘静满眼含泪,温柔的抚摸着等等的小脑袋:“等等乖乖的,等妈妈忙完,咱们就一起回家吃饭好吗?”要知道,一句“等妈妈忙完了就……”是多少孩子心中最不愿听到但必须无奈接受的一句话了。刘静一边安抚着等等,让丈夫继续带孩子,一边继续工作。安保期间,像这样的加班,对刘静来说是家常便饭。谈到家人,刘静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我亏欠他们太多,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会坚持,因为我知道,舍小家才能顾大家。”
涉外管控的“霸王花”
作为涟水县出入境管理窗口唯一的外管民警,刘静的担子显得尤为沉重,她每天穿街过巷,走进群众家中,拉家常、聊防范,为外国人办理居留许可;每天顶着漫天尘土,踏着满地泥泞,一次次走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他们普及“三非”防范;每天穿梭在各个涉外宾馆,上门培训、纠正错误信息,讲解境外人员住宿登记操作注意事项。2013年12月23日,涟水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辖区的某公司有几十个外国人非法就业。已经休婚假在家的刘静知晓这个情况后,立即赶往现场调查处置。经现场控制摸排,在该公司厂房内共查获疑似缅甸务工人员53人。因涉案人员众多,而且大部分人身上无合法有效证件,语言沟通又困难。刘静立即将此情况向局里汇报,局里又将此情况向上级报告,请示上级配备专业翻译人员前来协助调查。刘静在第一时间接到增派苏州市公安局缅甸语翻译熊志健警官前来涟水协助工作的通知后。她当即连夜前往苏州,利用来回路上时间跟熊警官研究案情,力求尽快破案。经过两天紧张的询问工作,53名涉案人员均承认是缅甸人,非法入境后分批次来涟非法务工。连续熬夜忙得几天没归家的刘静,因胃疼满头大汗。未婚夫知道后心疼地立刻送来胃药,刘静急匆匆地拿了药转身又进了办案场所。“出入有境,服务无境”,在出入境工作5年来,刘静倾力为外资企业服务,共办理外国人居留证件140余件,为商务事项的境外人员加急办理签证230余件,先后办理涉外案事件20余起,遣送出境“三非”外国人60余人,其经手的材料总是合格率100%。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