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点燃农村孩子的科技梦想

 

  ■记者 宋莹莹 通讯员 李卫兵

  你或许很难一下子把科技、创新和乡村学校的孩子那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当你走进涟水县陈师镇中心小学,看着科技教育总辅导员刘华和他的学生一起“捣鼓”时,那种求索的快乐一定能感染到你。

  “上好科学课,为农村的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发展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我认为这是我能为他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刘华充满深情地向记者诉说他的教学理想。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刘华便一马当先,扎根农村小学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探究,轰轰烈烈地开展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举办了全市小学自然课堂教学研讨会,他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假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实验课教学模式在会上得到推广。他还牺牲了无数的休息时间,将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3至6年级)中每一课应做的实验或开展的探究活动统统列编成册,再将需要的器材设备一一列出,编写出3至6年级科学实验一览表,又将实验器材按册按课整理分橱存放,并设计相对应的器材使用记录和实验记录,既方便使用又方便督促检查。这一创举得到市教育局教育装备中心的肯定并在全市加以推广。

  “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堂课”,在“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年代,自然课可谓枯燥艰涩。然而,刘华却独辟蹊径,采集、制作标本,画挂图,做模型,让一块木板、一片铁皮、一只坏乒乓球、一个玻璃瓶、一只坏灯泡等废旧材料在课堂上焕发“青春”,借以突破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窘境。日积月累,刘华自制教具千余件。“环颈雉标本”、“透明骨胳标本”、“热空气上升演示器”、“机翼升空的模拟装置”“人体血液循环模型”等数十件作品在省、市、县自制优秀教具展评中获大奖。市教研室还专门为其举办了一次自制教具展,展品达七百余件,令参观者折服。

  多年来,刘华坚持把科学教学和青少年科普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包括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青少年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等,他始终走在学校科技教育的前列。像“温水、油灯孵小鸡”、“养蚕防僵”、“养兔防病”等学生科技活动成果还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岔庙、杨口、梁岔等中心小学经常派学员到刘华那里学习求教,刘华也常放下手头工作,耐心指导他们。

  40年爱岗敬业、辛苦求索,刘华当选“江苏好人”、“淮安好人”、“第三届淮安市道德模范”,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淮安市功勋教师”、“感动淮安教育十大人物”、“安东名师”等多项殊荣。2017年,刘华带领学生又接连取得多项荣誉:第28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一等奖,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江苏赛区)小学组冠军,第12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一等奖……作为一个乡镇小学,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无法不让人刮目相看。刘华,这个扎根在农村教育一线40多年的教师,依然在不断耕耘,为渴望知识的农村孩子们播下科技的种子,点燃科技梦想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