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矛盾调解“智多星”

 

  ■记者 杜勇清 通讯员 朱青

  在淮阴区袁集乡袁集村,56岁的人民调解员马成龙是个大忙人,跑东家上西家,哪家闹了矛盾,都请他出马。“不请别人偏请他,还是因为人家老马说事拉理有办法,”村民杨建东说,“不管什么纠纷,但凡他出马,三言两语准拿下。”

  2015年9月,袁集村村民袁某想让自家的大棚通上电,拉来电线杆准备架线,没想到村民左某站出来坚决不让。左某的理由是:“两家大棚隔壁隔,他架电线必经我家大棚,线一搭起来,麻雀刚好有了落脚的地方,我家地里的蔬菜瓜果肯定遭殃。”袁某则认为左某是故意刁难。双方为此结怨,火急火燎找到马成龙“断案”。马成龙不急不躁,问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想了个“金点子”:“电线还得架,上面不行就走地下,多大点事情非得吵一架?”几句话一说,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去年,有部分村民反映,村里的自来水没有达到户户通,并多次要求村部解决。村里因为集体经济薄弱,自来水户户通的事情趴了“窝”。村民为此意见很大,跟村干部较上了劲。马成龙得知情况后,挨家挨户搞调查、听民意,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里有困难,我来想办法。”随后,他发挥自己身为乡人大代表的优势,将情况反映到乡人大。乡人大为此与乡水利站协调,为村里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类似这样的纠纷,老马处理起来小菜一碟,”村党总支书记杨凤兵说,遇到涉及政策、法律方面的纠纷,马成龙自学的《民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知识就派上了大用场。村里费庄组的老陈对此有过“领教”。“我在自己农田种了几棵树,年头长了,树根伸到了老李家的田里,影响他家作物生长,”老陈回忆说,为这事,老李多次找上门,要求砍了树、挖掉根。老陈没同意,老李发脾气,两家人七嘴八舌打起了“口水官司”。马成龙到场,边听边看,发现老陈种树用的是基本农田,《土地管理法》明文规定不允许。“树到底要不要拔,我说了不算,还得讲法。”老马几句话,让老陈心服口服。

  据不完全统计,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近20年间,马成龙调处的矛盾纠纷超过1200起,矛盾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他也因此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眼下,淮阴区“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身兼两职的马成龙更忙了。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