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有“家”的感觉真好

 

  ■ 程铁民 崔德圣

  每月逢十是高良涧街道区人大代表的“民生沙龙”聚首之日,在这一天他们在“代表之家”参加学习培训、集中联系群众、接待群众来访、向选民述职活动。这一活动使得代表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履职的热情更高了,人大工作更有活力了。近三年来,区人大代表们“在家”接待群众1600余人次,组织走访选民600多人,收到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0余条,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百余件。

  高良涧街道是洪泽城关镇(街道),人口15.7万,有区级人大代表35名。在撤镇之前,曾是“全国千强镇”、“国家生态镇”、“江苏文明镇”、“淮安三强镇”。作为全区最大的镇级建制单位,三年前,高良涧街道人大工委把“代表之家”视为联系群众的阵地、收集民意的平台,为这个“家”置办了各种活动设施,配齐了相关档案资料,建立了各类规章制度,依托对代表之家“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积极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代表视察”、“代表学习”、“代表向选民述职”等系列活动,加强了选民与代表双向联系。每月逢十集中学习培训、在“家”接待选民、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解答有关法规政策方面的问题。高良涧街道创建“代表之家”的做法,引起了省内外多方关注,全国人大办公厅代表联络局和河南、安徽等地人大访问团曾来这里检查、观摩,省人大领导也多次前来视察指导,中央与省市多家媒体先后刊出了60多篇经验报道,高良涧街道人大“家”的故事也随之传播四方。

  采访中,高良涧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袁书朋告诉我们:“代表之家”不仅是代表联系选民、服务选民的载体,也是调动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热情、提高履职能力的平台。

  “代表之家”就是“民生之家”。在“家”议事,现场视察,把群众的期待变成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实事。今年夏天,群众反映:健康路排水沟堵塞、污水漫到路面。代表们到现场视察后,当即把书面意见送交相关部门,在区人大督促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选民说事、代表办事”,类似这样的议事、视察、督办,仅今年以来就进行了16次。

  “代表之家”就是“帮扶之家”。韩文静代表是区里的创业标兵,在“家里”她讲述自己创业故事,影响带动了许多人创业。今年6月,“代表之家”邀请区人大代表刘卉讲述食用菌栽培技术,吸引了100多户农民跟随学艺;区委书记朱亚文、区委组织部部长韩永胜等领导也以普通代表身份访贫问苦,深入贫苦家庭送上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这些举措,让“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更加精准。朱先云代表在“家里”与留守儿童视频对话,并和众多人大代表一道结对帮扶,成为孩子们的知心益友。街道医院赵红梅代表在“家”讲授健康知识,成了社区居民的保健咨询师。

  “代表之家”就是“和谐之家”。有事“家里”说“家里”了,这话听起来就很温馨。建“家”以后,许多群众遇到难题就会前来咨询,邻里间有了磕磕碰碰也会到这里说理。居民老张与老李因养鸽扰民闹起纷争,来到“家里”请代表们评理,代表们说事论理,矛盾很快得到化解。不仅如此,街道人大工委还借助“代表之家”,开展了“法律宣传、法律援助、依法维权”等专项活动,让广大选民都能得到帮助。

  在“代表之家”,选民与人大代表面对面、心贴心,人大代表定期在“家里”与选民们学习互动,到各社区向社区居民“传发家道、授致富业、解发展惑”,在“家里”侧耳聆听群众诉求,并把他们的心声及时传递给区人大和有关部门,推动愿景落实。“逢十相约,有话大家说”,“代表之家”现在已成了深受选民欢迎的沟通交流平台,群众有了事情可以找人大代表反映,到“代表之家”讨说法、找答案,谋求解决办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群众说“有‘家’的感觉真好!”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