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淮安警方贴近实战抓巡防

 

  ■通讯员 苏士金 周 璇

  记 者 杨 尚

  本报讯 自2016年以来,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构建了以数据信息为引领,以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公开巡逻、查证处置、镇暴处突五支力量为依托,以警务工作站、外围查报站、移动卡口、巡特警可视化实战平台四项建设为载体,以科技、数据、机制三项支撑为保障的“1543”主动型巡防警务,切实提升了巡防综合效能。

  织好巡防网,防控更完善。为了提升社会面动态控制能力,市公安局构建了环市、环主城区、环核心区三道防线:围绕进出淮安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公安检查站、治安卡口,构筑第一道防线;围绕环主城区警务查报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应急堵控点,构筑第二道防线;依托巡区巡段和应急堵控点、警务工作站、处突机动队、交警治安岗亭、派出所警务区以及社会治安联动点,构筑第三道防线。同时,市公安局还同步建设一批视频监控点位,与三道防线共同形成陆空双向巡防。巡特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吴晓明介绍:“依托三道防线,巡特警形成了以专业力量为主的点线面结合、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全时空覆盖、上下联动、攻防兼备的社会面巡逻防控网,重点部位见警率提升了20%,群众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被动变主动,反应更快速。近年来,市公安局改变以往“坐等”警情的勤务模式,最大限度将警力投向街头路面,通过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提升反应速度。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万达、新亚、文庙等人员密集场所部署武装车巡组。同时运用视频监控,对党政机关、城市广场等重点部位开展高频率视频巡查,一旦发现突发警情,立即指令路面巡逻警力到场处置。

  巡防有针对,执勤更高效。“以前巡逻只能起到震慑作用,总感觉使不上力。现在不一样了,我每天都能接收到勤务指挥室推送的指令,告诉我案件警情多发的部位、时段,嫌疑人特点等等。”民警耿中剑说,“这样我就可以带着目标去巡逻,盘查检查更具有针对性。”巡特警支队勤务指挥室每日通过对警情、案件等进行分析研判,确定警情案件特点,指令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地在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和区域科学布警,以及调度路面警力和卡口开展盘查堵控,解决了巡防“稻草人”、“电线杆”的短板弱项,全市刑事案件、盗窃、“两抢”案件总量明显下降。

  研判查处一体化,打击更有力。为提升打击效能,全市公安巡特警部门组建了专门信息研判队和便衣查证队,实行“研判查证处置一体化”运作,通过对发案情况分析研判,掌握规律特点和嫌疑人、车、物特征,针对性开展盘查、伏击;对嫌疑人轨迹进行深度研判,开展侦控,抓获现行违法犯罪。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