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实证与见证

 

  ■ 记者 谭鑫 通讯员 陈冬

  明清时代,朝廷设立漕运总督,开府淮安,管理全国漕运事务。每年从南方向北方运送四百万石粮食,供给政府官员、军队和居民使用。漕运关系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命脉。

  2002年,在淮安区老城围墙巷改造建设过程中,开展了有组织的考古发掘。一个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明清总督漕运公署遗址被清理出来。遗址位于淮安区老城中心,与南面的镇淮楼、北面的淮安府署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占地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中路由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大观楼、后院等五进。大堂坐北朝南,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2.8米,五开间,青砖地坪,34个柱础有33个完好;东侧有官厅、书吏办公用房等;西侧有官厅、百录堂、师竹斋、来鹤轩等。遗址发掘出的石础、双鼓门墩等石构件体形巨大,纹饰精美,反映出漕运公署建筑的规制、等级。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不仅是淮安古城繁华的历史见证,而且为研究中国运河历史、漕运发展史、古代城市官衙建筑艺术史,乃至世界交通史、经济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02年该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文物点。

  发掘总督漕运公署大门前过街牌楼大型柱础

  考古人员丈量漕运遗址出土的石构件

  清理出土文物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发掘现场

  测量漕运遗址大型古井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漕运遗址明代石门墩

  中国古建筑专家戚德耀察看漕运遗址出土的石构件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