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涟水住建局:全力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城乡

 

  ■ 力欣 志豪

  本报讯 近期,涟水住建局不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树立了新的发展方向,紧扣创新、生态、美好、美丽四大主题,着力谱写发展、民生、绿色、特色四篇文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百万涟水人民向往美好城乡

  紧扣“创新”主题 做强“发展”文章

  “创新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站在新时代的风口上,我局把创新作为原动力,以创新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为切入点,以滨河新城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创新城乡建设新机制,进一步厚植我县发展潜力,不断创优我县发展环境,为谱写新时代伟大征程的“涟水篇章”增光添彩。”涟水县住建局局长陈照耀说。

  新时期,该局将坚持规划龙头地位,不断在规划中融入新理念,提升生态、绿色、海绵、智慧、共享等新发展元素在规划中的地位,构建开放、海绵、智慧的新城市体系,更好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在建设中引入新技术,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探索试点棚户区改造、滨河新城、高沟小城市三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板块,引进经验丰富装配式建筑企业,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进行。在管理中不断创新模式,加快地下综合管廊、邻里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探索创新城市地上地管理方法,让城市运营更科学更合理。

  紧扣“美好”主题 做实“民生”文章

  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涟水县住建局将从居住环境、出行条件、饮水安全、公共设施配套四个方面,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居住环境方面,主要按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精神,结合涟水县实际,进一步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安置房建设,让群众住上舒心房。加大公共租赁租房分配力度,让更多人能够住上好房子。同时,进一步加大物业小区管理力度,提升小区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居住质量,让居民住的更顺心。

  出行条件方面,将以健全路网结构,推进市政道路微循环,完善服务功能为主。新建高品质市政道路,加强新老城区去互联互通。打通老城区断头路和支线道路,形成微循环,让城内交通更通畅。对交通节点进行渠化改造,架设路灯,设立标志牌,施划标志线,完善道路功能,让群众走上通畅路。

  饮水安全方面,将以提高产能,完善供水渠道为主。进一步加快二水厂三期10万吨扩建,保证全县供水更有保障。同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供水增压泵站建设,力争早日让全县人民喝上同网、同源、同质、同价的放心水。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将快速推进公共厕所、城南疏导点建设、市政设施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实事工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紧扣“生态”主题 做优“绿色”文章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写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该局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利用涟水四河穿城的自然禀赋,加快古淮河、盐河、涟河和漪河风光带建设。同时,充分利用滨水空间,增加绿量,优先选择本土化、彩色化、珍稀化树种,来丰富城市色相,打造崇尚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的多彩城市。建设一批节点绿化工程。在交通节点、居住节点新建公共绿地、城市小客厅、街头游园,打造打造3分钟绿色生态圈,达到“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格局,彻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263”专项行动的要求,全力治水,加快城北大沟、东大坳等黑臭水体整治进程,加快雨污分流和截污治理,减少污水直排,再现碧水清波美景,尽早实现绿水相依、城水相融、人与自然共生的终极目标。

  紧扣“美丽”主题 做美“特色”文章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治理有效成为关键词,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

  下一阶段,该局将紧扣“美丽”主题,立足涟水乡村实际,进一步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突出规划引领,抓好整体设计,进一步优化美丽乡村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空间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功能性要素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同时,创建一批省级推进美丽乡村,进一步加快高沟扁担、红窑夏楼、保滩厉渡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独具涟水特色的美丽乡村样板,引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