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旭东
东北地区流行着“猫冬”这个词儿,形容秋收后天气转冷,庄户人家只能躲在室内,无法到田地里干活。的确,北方冬天天气严寒,河流、土地冻实了,人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窝在家里休闲娱乐。然而这种情况、这类思想如果出现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有些不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当前,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将服务人民作为使命职责,永葆党员初心、提升党性修养,不论严寒、不问艰难,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真心爱戴、积极拥护。在这类党员干部心中,人民永远是第一位的。
时下,依然存在着另一类“猫冬干部”,这个“猫冬”与时节气候无关,更与生活习性扯不上关系。这种“猫冬”体现在懒散懈怠,“打一鞭子动一下”,只要不督促、不检查,就“混混日子”,百姓办个事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办不成事。也有种“猫冬”表现为对责任、担当的恐惧,看到难事杂事能让则让、遇到群众责难能躲则躲。还有一种“猫冬”,突出表现为思想错位、观念偏离,眼里只容得下政绩、只看得到领导,但凡缺政绩、少关注的事情直接丢在一边、不闻不问。
“猫冬”思想一旦存在,若仅仅是自我懈怠、自废武功、荒废业绩,或许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如果牵扯到服务百姓、推进改革、促进发展,那便是贻害无穷,甚至祸国殃民了。“猫冬”思想究其实质,就是一种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的作风病,一定要及时根治、全面铲除,严防思想的偏离造成“懒癌”作祟、担当缺失、“官念”扭曲。
“心病还得心药医”,思想的顽疾还是要从思想上解决。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培养强烈的党员意识,明确肩负责任、牢记使命担当、强化“四个意识”,尤其要突出群众意识这个关键,确保对人民的担当、为人民的服务零失误、无死角。要把“懒散”干部的干劲激发出来,找到大有可为的着力点,真干事、真作为;引导“胆小”干部敢下基层、愿下基层、勤下基层,在深入群众中突破内心障碍,直面问题、攻坚克难;让“带病”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及时悬崖勒马、转变观念,用正确的政绩观、使命观、责任观指导自身工作、突出争先作为。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