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以先进的职工文化汇聚共筑梦想的蓬勃力量

 

  ■ 贾志云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确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是提升职工素质,汇聚工人力量,决胜全面小康,共筑伟大梦想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涟水县总工会通过持续不断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有力提升了职工素质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做好职工文化建设,关键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建强阵地,搭建职工文化开展大平台

  阵地建设是确保职工文化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今年以来,涟水县总经过深入调研,对各系统工会、产业工会、机关直属工会、乡镇(园区)工会中的职工文化设施状况进行排查摸底,制定了全县基层工会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采取立“足现有资源、实施分类指导、确保重点项目、促进以点带面”的阵地建设思路。首先,重大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涟水县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涟水大剧院)、涟水县博物馆、涟水县图书馆、涟水县非遗馆、涟水县城市展览馆、今世缘酒文化展览馆、涟水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一批服务职工群众文化的重大文体项目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全力推进县工人文化宫载体建设。正在兴建中的县工人文化宫位于涟水滨河新城涟水路西侧,龙腾路南侧,占地面积14178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200 万元,于2016年10月份动工,目前已完成房屋土地征收、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预计2019年8月份竣工并对外开放。该项目设立职介、培训、文体三大中心共15个功能厅。将于2018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上述重大项目的建设,夯实了涟水职工文化阵地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把职工书屋建设纳入职工之家建设当中去,对接系统工会、企业工会、直属基层工会,深入开展标准化职工书屋创建工作,在全县企业中相继涌现省级标准化职工书屋四个,市级标准化职工书屋13个。把职工书屋创建和乡镇、村(居)、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农家书屋建设有机相结合,共建立高沟许庄、大东互滩、涟城城东等职工文化服务中心32个,实现了资源共享、活动互融、工农互动的阵地建设大格局。

  二、服务职工,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凝聚职工

  以满足职工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凝聚主力军为导向、以自办合办相结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在县总层面,出台了2017年度职工文化活动方案,融职工文化与宣传教育培训为一体,实现了贯穿全年的常态化职工宣传思想文化活动格局。

  一是加强主题教育。年内,我们根据县委有关部门的工作安排,在县总机关和基层工会中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按时组织集中学习,确保学习实效。组织收看《改革在路上》、《反腐警示录》等专题片。二是丰富职工文化。由县总工会、县旅游局共同举办“健康涟水、美味安东”涟水县首届“八大碗”美食大赛;积极参加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喜迎十九大,共筑崛起梦”摄影大赛,由县总宣教部选送的作品《蓝色的乐章》获本此次大赛金奖,集体优秀组织奖;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喜迎十九大,永远跟党起”职工诵读比赛,涟水县总获优秀组织奖,参赛节目《医德仁心》获得三等奖。在淮安市第一届职工智力运动会上,我县分获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团体总分二等奖;先后开展全县职工庆五一系列活动,活动共分七个章节:在县大剧院组织了全县职工大型文艺演出及劳模表彰大会,精选出13个文艺节目,县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对新当选的33名市劳模进行了表彰,县委副书记、县长时勇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举办职工书法摄影比赛,征集全县100多幅职工书法摄影作品参赛,并颁发了证书和奖品;举办了涟水五岛湖单身职工相亲大会,参与者达2000多人;和县体育局联合组织了全县职工乒乓球、篮球比赛,分别有32支代表队、25支代表队参赛;县总精心组织策划了全县劳模宣讲团,赴机关、农村、学校进行宣讲,极大宏杨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下发专门文件,动员并指导全县基层工会、直属工会、系统工会、产业工会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近100场;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建立工会信息员队伍,加强县总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先后向县以上媒体发送报道70余篇,其中省总采用15篇、市总采用46篇、中国网12篇、《涟水报》、涟水网采用12篇,邀请县电视台报道各类活动10次,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扩大了工会的影响力、凝聚力; 四是加强阵地建设。按上级总工会要求,协调部分机关、企业工会,深入开展职工书屋标准化建设,全县涌现了交通投资控股公司国家级职工书屋1个,涟水供电公司省级职工书屋1个,圆通制帽、泰丰针织等市级职工书屋28个。四是加大职工培训。今年,县总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先后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4期,共培训基层工会干部286人次。先后组织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县总各部室负责人和基层工会主席30多人次参加了省、市总工会举办的工会干部培训班;组织县级培训12场次。通过培训,增强了工会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提升了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三、创新实践,打造特色鲜明的职工文化品牌

  创新是职工文化不竭的动力源泉,而职工文化品牌的打造是进一步蓄积力量、凝聚人心、扩大影响、加油鼓劲主抓手。近年来,涟水县总工会把品牌打造放在职工文化建设、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日程。通过培植基层工会、精选包装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全力打造职工文化“三室一队”。协调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工会,加强职工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教育培训室以及文艺宣传队。目前全县企业、系统工会中拥有完备的“三室一队”达48家。与此同时,在县总的精心指导和策划,实现了有规章制度、有活动计划、有领导专抓、有人才队伍的“四有”目标。

  二是自办高质量文体活动节目。其中,县供电公司每年举办一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其内容包括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摄影展览、职工微电影作品大赛等。地处开经济开发区的圆通制帽常年活跃一支由固定职工组成的广场舞团队,多次在县级比赛中获奖;泰丰针织、华宇印务等18家企业拥有每年都在五一、十一期间举办职工竞技体育比赛;县医院、县交投公司每年开展两场以上职工读书演讲比赛,其精品之作多次参加市县活动,具有广泛影响。高沟镇、前进镇、灰墩办事处等乡镇工会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潜力,成立了职工书场、淮海琴书、工鼓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淮剧、淮海琴书、工鼓锣已列入市级非遗传承项目,通过带循徒学艺,专项资金补助,使项目不断壮大。渐水淮剧团自编自演的《留守娘们留守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国家文化部的高度肯定。另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花船表演、踩高翘等民俗表演生动灰谐,深受广大职工群众喜爱。

  三是整合地方特色产品,大力发展餐饮文化品牌,其中,今世缘的酒文化、高沟的鸡糕、捆蹄、小豆饼等特色产品闻名遐迩,极大丰富了淮扬菜特色文化的内涵。红窑镇的中华云锦产品名声斐声海内,已经成为淮安的一大特色。

  职工文化阵地的不断夯实,工会引导跟进的服务,各类职工文化品牌的打造,极大提升了涟水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从而汇聚起共筑小康涟水的蓬勃力量。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