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汉川
苏北地区有首形容各县特点的顺口溜:“沭阳财主宿迁庙,泗阳讼师不用叫,涟水讨饭上学校。”这些特点在一百多年前是有声有色,几个县的人也乐赞其言。据说沭阳有个“程震泰”,沭阳东关大街有一半店铺都是他家的,乡下土地有一千八百顷,遍布沭阳、东海、涟水、泗阳等地。这个财主只显赫了一百多年,到二十世纪初,突然衰败,不但土地、商铺散败,就连后代也不知所踪。《程震泰》一书的作序者习骅、方洪友二位先生,一位是中央机关的学者,一位是作家,都是沭阳本地人,本来他们均不知“程震泰”是人名还是店铺名,读了《程震泰》这本书,才释去疑点。我想,沭阳人,乃至淮海地区人,读了这本小说都可释疑。
作者杨鹤高是沭阳作家,出版过小说、传记、剧本,我认为这部以沭阳财主为体裁的长篇历史纪实小说《程震泰》,是他最好的作品。
首先是现实主义的主题。过去一些小说中的地主不是“扒皮”就是“霸天”,巧取豪夺,无恶不作。“程震泰”的第一代创业者程开聚的发家,靠勤劳,靠智慧,靠一帮能人智者的帮助与谋划。这一主题的“反转”,或许更接近真实。文学的真实是一种可贵的态度。
其次是合情合理的结构。程开聚是一介贫民,他有侠气、痞气,所以他不安贫受困;他南返祖籍皖南,得到族人的赞助;又北上山西拜访沭阳山西会馆的主人,获得指点,且结了姻亲,学了很多经营本领。他通过清江浦连通南通和崇明一带的商源和物流,开辟了“震泰”商号,获得源源不断的财流。他又东联板浦的文人商贾,买了一批盐田,结交了《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许乔林和吴振勃等好友,程开聚的品行与气质都有了极大提升。这个结构合情合理,使整个小说立得起、站得住。
再次是鲜明的人物形象。除了主要人物程开聚具有创业人物的好学、坚强、谦虚等品质外,其他如沙银凤和吴连殳也是相得益彰的典型人物。一位是典当师,倾心助理程开聚,主持和经营两间典当铺。一位是家庭教师,虽有些书呆子气,但执教极严,对程家子孙成长很有教益。这样有特色的人物虽不多,却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添了可读性。
说一点不足。程开聚对经营“程震泰”商铺这方面可谓是多姿多彩、令人信服,程开聚还有一千八百顷田地,佃户遍及沭阳、涟水、东海、灌云、泗阳数县,这千顷多田地是怎么积聚起来的,又是怎样经营的?几乎是个空白!这是个不小的疏忽。比如《红楼梦》主要讲宁荣两府家事、闺阁生活等,但书中也有一章专讲黑山村庄头乌进孝送租粮、山货给贾府过年的内容,其中乌进孝同贾珍、贾蓉说笑的内容很耐读。这在《程震泰》中,应当是少不得的内容。我看有两处可扩充:一是程开聚对一位佃户做了好事,赏他二十亩田;还有建立自卫队。前者是程开聚对佃户的关怀,而佃户参加自卫队,则是对东家的体己之情。
总之,《程震泰》的出版不但是发掘地方文学资源的一个收获,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全面复兴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与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活动中,有不少启示意义。
一是国运兴,民族才能兴旺,民生才会富裕。“程震泰”家族的兴与清朝“乾隆盛世”后期的国运亨通、安居乐业息息相关。程开聚生当其时,虽一无所有,但人穷志不穷,虚心求教,奋发图强,终成大志,创下淮海第一财主的家业。程开聚又是不幸的,尽管他捐巨饷资助国家抵抗外敌。毕竟清王朝进入衰年,内乱加上帝国主义的重炮坚舰,很快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流离失所、饥饿号寒近百年。今天中国处于大复兴大发展时代,政府号召全民创业,业大才能国富,国富民族才能兴旺,人民才更加幸福安康,这是一脉传承,息息相通的。
二是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团结。财富,只有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中,靠勤劳苦干才能不断增加和积聚。那种尔虞我诈、欺蒙拐骗,是为人所不齿的,最后终会身败名裂。
我们要珍惜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时代,参与全民创业,为家国的兴盛作出自己的贡献。
(注:本文系张汉川口述,张纪清整理)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