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张小燕
通讯员 张慧娟 潘晓洁
本报讯 近日,清江浦区利用网络新媒体,建立“救急难”信息员微信平台,改变以往的“等申请”为“主动发现”新模式,微信平台运行以来,已交办了30起“救急难”事情。
清荷家苑小区丁某患病花费4万多元,个人需支付近2万元,而他家庭困难无力缴纳。丁某将困难反映到清江浦区“救急难”平台,短短三天就申请到了临时救助金。
“‘救急难’的首要特点就是快,快发现、快救助、快见效,我们严格遵守查实一例、救助一例的原则,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提升救助时效性。”清江浦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刘波远说,该微信群覆盖全区12个街道和4个乡镇,面向公众开放,不少突遇困难、不了解相关政策的老百姓都加入进来,目前已经有800多人。居民们人人都可以做信息员,信息直达民政部门,快速核实交办。
日前,清江浦区“救急难”信息员微信平台里,一条水渡口街道洪福小区信息员发的微信信息引起了民政工作人员的注意:十岁男孩徐某,突然小腿疼痛难忍,去南京检查确定为恶性骨肉瘤,伴大面积坏死,现在孩子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男孩由母亲一人抚养,无力承受大病花费。水渡口街道民政人员陈芸接到信息后,立刻向街道汇报,经核实符合相关救助政策,可申请临时救助和低保户。目前,材料正在加紧审核,民政部门将持续跟踪,如符合条件将协助申请医疗救助。
清浦街道东风村的老人王某患有肝癌,家里很困难,今年治病花费数万元。接到信息后,民政救助立刻介入,将其交办给清浦街道,申请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并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及时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据了解,清江浦区“救急难”信息员队伍包括民政、教育、卫计、残联,以及乡镇(街道)、社区(村)等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基层力量,同时也吸纳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对微信群里反映的因遭遇突发事故、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员,民政部门进行入户核实,并协调开展与慈善、红十字会等部门间的衔接。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