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乐当“孩子王”

 

  ■记者  叶列

  这是一位性情耿直的山区农民——盱眙县仇集镇农民王胜志,为解除外出务工家长后顾之忧,他为家乡留守儿童办起家庭辅导站,在当地传为佳话。

  创业

  王胜志打小没上学,外出务工只能干些粗活重活。他觉得与其离家吃苦,不如领着家人就地创业。

  于是,王胜志将家里几亩山地转给种田大户,自己上山盖起了养猪场,买母猪繁殖小猪,再育肥出售,数量逐渐增多,由开始的年利润几万元,提升至十几万元。有了资金,家里又买来挖掘机,年收入也在十多万元。爱人做过村赤脚医生,为扩大业务,又开起了药房,每年能赚5万余元。

  仇集牛肉远近闻名,且市场非常看好。2012年,王胜志用家里的积蓄又在山上盖起了牛舍,开始他的养牛事业,从年养30头开始,现在已有60余头。为鼓励这一产业,2016年,镇党委政府举办了牛肉节,王胜志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赚了十几万元。全家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很快成为山区小有名气的富裕户。

  办站

  没上学,是王胜志人生中的遗憾。他感到:再穷不能穷孩子,讨饭都要保证孩子读书。他还告诫自己,致富之后要全力帮助贫困乡亲的孩子,让他们都能插上知识的翅膀。

  近些年,山区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看到这一情况,王胜志头脑中便萌生了办一个家庭辅导站的想法,他说:“几年来,在政府支持和乡亲帮助下,我们家逐渐富裕,人要知恩图报。”今年春节期间,他找到了购买镇营业所楼房的房主,以每年30000元租金租下了400平米的楼房。在县关工委的指导下,他又投资10多万元,粉刷内外墙壁,添置桌凳、空调等必备设施,同时进行文化布置。

  辅导站现有留守儿童50名,聘请在职教师3人、“五老”2人、返乡大学生3人。学生参加活动全部免费,开设有古筝、钢琴、绘画、唱歌和文化辅导班。

  授业

  镇上的张某,因为不听爷爷、奶奶管教,在校有逃学现象。今年暑假,老人把孩子送进了辅导站。辅导员首先从做人抓起,娓娓告诫:“父母外出务工不容易,为了挣钱养家、给你读书,不知吃了多少辛苦。你要听爷爷、奶奶话,好好学习,他们才能在外安心。”在老师耐心教育下,张某不仅懂事了,而且补上了在校落下来的课业。孩子父母得知情况,多次在电话里表示感谢。

  家长的信任,增添了王胜志一家人的办站信心。为能“招进来、留得住、学得好”,辅导站在补习文化知识、开展文体活动外,“五老”辅导员着重对孩子进行党史、国史、军史教育。通过感受家乡面貌变化、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此外,辅导站还聘请镇司法干警,为孩子们进行法制教育,通过鲜活的案例,教育学生远离网吧、远离毒品、远离犯罪,做“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公民”。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