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胜似闺女

 

  ■记  者 黄育举

  通讯员 崔德圣 方博爱

  在洪泽区有一位普通的妇女,她八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生病瘫痪的婆婆,用无私的付出和无言的坚守,道出了她对“媳妇”这一角色的定义,更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顺”二字的涵意。

  近日,我们慕名前往采访,李秀丽的婆婆紧紧拉住我们的手,含着热泪告诉我们:“我家儿媳妇秀丽,不是闺女胜似闺女,这些年来,要不是她精心服侍和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不在这个世上了”。

  今年33岁的李秀丽,是高良涧街道王集村八组村民,村里人提起她,个个都夸赞她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待人宽厚、热心善良,尽管家境不算富裕,但是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是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幸福的小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09年初,李秀丽的婆婆脑中风,造成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虽说丈夫姐弟俩人,但是姐姐早已嫁出门无法在身边照料老人,于是照顾服侍婆婆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李秀丽夫妇肩上,面对瘫在病床上的婆婆,李秀丽说,妈,不用担心,以后您的生活起居饮食由我来照顾。就是这一句简简单单的承诺,这一服侍就是8个年头,因为服侍时间长了,婆婆的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手势,李秀丽都能了解其中的含义,吃饭、梳头、喂药、上厕所、睡觉……她样样都能应付自如。

  看着儿媳整天为自己忙前忙后、累得直不起腰,善良的婆婆心里开始心疼、过意不去,吃不完的药、打不完的针和无法控制的肢体更是让平素好强的老人备受煎熬。渐渐地,她开始产生负面情绪,有一次,老人再次大便失禁,弄脏了被褥,李秀丽又一如往常地为她做起了清洁工作,可是一旁的婆婆却突然情绪崩溃了,她一边大吵大闹,一边呵斥着儿媳,李秀丽虽然心里十分委屈,但更多的却是心疼,她知道,长期的患病卧床让自尊心极强的婆婆心里产生了压抑,她需要发泄。李秀丽没有争论,还是一如既往地微微笑,默默地换好被单,走出房门。半夜,婆婆的房间里传来了声响,李秀丽条件反射般地爬下床,一推开门,婆婆的手里竟然握着一块锋利的刀片! 李秀丽被眼前的情形吓得几乎晕倒,她冲过去一把夺走了婆婆手上的刀片,婆婆一把抱住她,失声痛哭起来:“秀丽啊,妈太没用了,妈只知道拖累你们,治病花光了你们的积蓄,还天天要你服侍,你就别管我了”,那一刻,温柔的李秀丽在却斩钉截铁地“凶”了起来:“妈,你怎么能这么想,你是我婆婆,也就是我的妈,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钱没了,咱还可以再赚;辛苦点,我不在乎。可是,你千万不能抛下我们,我们是一家人啊!”李秀丽发自肺腑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老人。从那以后,老人再也不消极厌世,而是积极地配合媳妇开展功能锻炼,为了帮助婆婆康复,李秀丽绞尽脑汁,她一边咨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的专家,一边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自顾自地在家捣鼓起了康复器材。很快,她为婆婆自制了助行拐杖和康复器材,每天不厌其烦地扶着婆婆下床练习行走,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周边邻居看到她每天搀扶着婆婆散步锻炼场景,纷纷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她的孝老爱亲的事迹传遍了村里,也感染着周边群众。

  孝顺,不是一句大话;孝女,更不是一个衔头。李秀丽,这个普通的女人,她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着“孝女”的含义,也为社会带来了一股正能量,她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