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薛涛 杜勇清 严蓉
通讯员 支梅
本报讯 经过5个月术后康复,昨日下午,淮阴区李庵村低收入户刘正波告别双拐,从区妇幼保健院出院。此前因为穷,刘正波的髋关节置换耽误了10年。“要不是区里出政策,没钱先治病,我恐怕得受一辈子穷,”刘正波说,“丢掉拐杖,日子就有奔头。”
斩断“病根”,才能挖掉“穷根”。今年以来,淮阴区从治病、报销、转诊为切入点创新举措,畅通低收入人群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前来学习取经的考察团达170批次。5月22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在淮阴调研后认为,“绿色通道”按下了健康扶贫“快进键”,其做法走在全国前列。
治病,先诊疗后付费。棉花庄团结村低保户张凤华患肺心病多年。“犯病就住院,一年八九次,全家跟着愁钱,”张凤华说,今年5月底发病,她打算放弃治疗,没想到区卫计委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文件,自6月1日起,全区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低收入人口,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张凤华没交一分钱,就住进了乡镇卫生院。截至11月底,该区已有2507位低收入户患者因此受益。
报销,降门槛增比例。今年7月,低收入户徐林因病住进淮阴医院,花费治疗费16747.05元。徐林精打细算,能报销11422.68元。等到出院,实际报销12260.03元。徐林不知道,就在当月,区卫计委出台了“两升两降”政策:低收入户在二级以上医院住院产生的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比原来提高5%,大病保险补偿比例则提高10%,同时乡镇卫生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报销起付线分别降至200元、400元、600元,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2000元降至6000元。政策施行以来,该区有5567位低收入户患者受益,报销补偿总额较原比例增加143.61万元。
转诊,上下转零障碍。“转诊最头疼,”三树镇贫困户保小四说,丈夫以前脑出血,从镇上转诊到市里,层层办手续、重复做检查,越往上住院费越高,三万元债务至今没还清。今年起,区卫计委构建医疗联合体,全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成功携手三级医院。“首诊在基层,发现危重患者及时上转至二级以上医院,等到康复期,再下转至基层医院,手续患者不烦神,”区卫计委主任洪宝说,既方便患者,又实现了有序就医。“上转不费劲,下转还省钱,”保小四说,她前不久治肺癌,康复期转到镇卫生院,比住大医院康复省了3600元。今年以来,淮阴基层医疗机构上转低收入重病患者710人次,承接下转的康复期低收入患者368人次。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