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涟城镇:改造与提升演绎老城“蝶变”

 

  ■ 刘岳文

  本报讯 坐拥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古城的涟城镇,近年来,在推进城市化战略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宜居、绿色、品位的理念,大力实施老城区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新技术借棚户区改造实施,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借棚户区改造入驻,高端城市经济借棚户区开发壮大……城市经济集约高效,社会风气和谐日上,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城市魅力,实现“凤凰涅槃”般的新生。

  旧城改造演绎老城“蝶变”

  从“脏乱差”的老旧村庄搬进风景优美、配套完善、干净整洁的东方明珠小区,住进了新房,购买了新车,“这么多年,咱也该享受一下真正的品位生活了”。在小张庄住了30多年的刘女士只要谈起新居,就笑容满面。近年来,涟城镇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的原则,尤其是在安置小区建设方面,坚持人文理念,传承古城文化,努力让楼在景中、房在花中、人在画中的古城风貌重现,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理念技术接连应用,让涟州路社区500多户回迁居民感受到方便快捷的现代新城魅力。近年来,涟城镇共实施地块改造20多处,开发建设现代化居民楼40多万平方米,3000多户居民搬进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新社区。

  民生服务构建人城和谐

  城因人而起,人依城而安。“用绣花的功夫经营城市,用‘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管理城市,让老城核心区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涟城镇必须有这个担当”。涟城镇镇长苍凯如是说。

  为了建设和管理好城市,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创新出“两大理念为引领、三项机制保规范、四化管理促提升、五项措施抓巩固”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涟城模式”,实行数字城管和“城管进社区”,完成背街后巷管理责任区域划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门前三包”和市容环卫责任状签订率达100%,加快东城商贸中心、新世纪蔬菜等市场的升级改造,启动城区44座标准化公厕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建设和谐社区。科学划分老城区社区网格,全面落实社区网格管理“专人、专机、专网”,实现社区信息管理全覆盖,隐患矛盾排查无盲区。对已建在建的111个小区进行逐一梳理,对照和谐社区的建设指标逐一落实,规范小区物业管理,落实社区用房,完成老体育场、老粮食局等16个老旧小区改造,使城市管理走上良性循环,市容市貌明显改善。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实至名归。走进现在的涟城镇,每条街巷、每栋建筑、每个广场都涌动着城市之新、文明之美、和谐之音。

  现代服务业助推强镇崛起

  占地仅百亩左右,却容纳大大小小上千家超市及门点,千余从业人员,利税3000多万元。在涟城的常青路东段,大润发傲气十足,一如它高耸的“个头”,印证了集约是城市经济最好的动能。近年来,涟城镇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依托新建地块和商圈载体,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从招引、培育、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包括金融、信息、旅游、医疗、教育、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为主导的新兴服务业,推动房地产与新兴服务业实现互生共长和互补共赢。特别是在主城区,面积从几十平方到几百平方米不等的金融企业,年税收贡献就达数十万元和数百万元,这正是高端城市经济的优势所在,也是城市集约化的前行方向。所有这些,对全镇经济实力的迅猛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让市民有信仰 ,让弱者有依靠,让城市有温度,这些涟城全镇上下孜孜以求的目标,正在随着全面小康的脚步,大步流星地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