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操是一个灵感型作家,有着超强的想象力,并在写作技巧上敢于尝试,富于变化。我认为《黑暗之光》是这本集子里最好的一篇。
——顾建平(《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
李操的小说语言精准,有弹性;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建议李操今后的创作,题材要集中些,要把人物往“绝处”写。
——文清丽(《解放军文艺》杂志副编审)
李操的《满瞳》,通过秀容月明这个人物对历史的真相进行了拷问:什么才是真实的历史?并力图告诉我们,史书上的历史大都充斥着谎言和欺骗,而文学中的历史比史书上的历史更加真实可信!以此想揭示出复杂多变的人性本质,由此使小说具有了历史的厚度和人性的况味。在《葱之鳞》中,李操更多关注了人自身的本能和欲望,然后以这些为原料,构筑一座变幻莫测的人性的迷宫。这是文学的魅力,也是李操小说的意义所在。
——张晓林(《大观》杂志主编)
李操是个有着特异才情的作家。他的小说叙述从容冷静而又形象逼真,好像是抽丝剥茧一样,一点一点地将他所要表述的东西呈现在我们面前。
——芦芙荭(《商洛文艺》执行主编)
李操不仅仅是讲故事,他通过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认知。另外,小说中的细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优秀作品都应该有一个或几个细节让我们难以忘记。
——刘立勤(作家)
李操是个有诗性的作家,这从他为小说所起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比如《黑暗之光》《水蜡烛》《葱之鳞》《盐若失了味》。
——龚正(淮安市作协副主席)
我尤喜欢小说集中的《晾衣架》,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其实在生活中有的事是无法沟通的。这是尴尬,也是悲哀。这是一个很深的话题。小说家的责任,就是掀开生活不为人知的一角。
——王海椿(作家)
李操的叙述用的是写意笔法,不去刻意描摹,依靠语言自身的节奏带出生活,带入感情,写出画面。因此,他的小说语言有一种古典的水墨画般的淡雅。
在人物刻画方面多以细节表现。如,《黑暗之光》中的曾祖父,失明之后去割草,“他就会蹲下来,将棍子紧贴着地面来回扫一扫,如果地面有草,就会发出声响。”《水蜡烛》中的童童,母亲出走,父亲去打工,因此冬天的时候她就不喜欢下雪,因为“别人家的门前都是好几行脚印,我家的门前,只有我的两行小脚印。”这些细节让人过目难忘。
此外,他的小说力求创新。部分篇章将武侠的激越与情感的温婉融为一炉,在这种怪异之美中探索人性的复杂。
——王往(作家)
《黑暗之光》中的曾祖父,是一个盲人,社会最底层的人。在李操的笔下,这个坏了眼睛的老男人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他让我们相信,即使最低微、最不堪的人,也有着人性闪光的一面。
——李利军(作家)
《盐若失了味》这篇小说深深吸引了我,它写了一个不一样的汉奸。今年下半年,我和李操老师合作,将这篇小说改编成了话剧,我扮演了话剧中的男主角。我希望李操继续打磨剧本,将之尽量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
——熊化冰(导演)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