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宋莹莹 通讯员 徐晶晶 余章德 刘明爱
洪泽湖禁采全面形成高压态势,5亿元渠北运西片区水系连通、1.95亿元金湖引水润城等大体量生态工程加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强力实施,乱占、乱建、乱排等侵害河湖安全运行、危害河湖生态健康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止,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卓有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淮安生态文旅水城和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让淮安这座水城碧水长流,更富魅力。
全覆盖
淮安境内四河穿城、五湖镶嵌,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1/4,县乡以上河道2360多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呵护好水资源、塑造好水特色,对淮安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策部署,从上到下狠抓落实。市县乡全面实行双总河长,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16位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担任全市27条重点骨干河湖河长,全市共落实县区级河长166名、乡镇级河长1316名、村级河长5678名,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市及11个县区、144个乡(镇、街道)细化方案全部出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格体系全面构建。市县乡全面实行“双总河长”及“领导小组+河长办”的组织领导架构,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河长及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部门负责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
作为市级总河长,市委书记姚晓东、代市长蔡丽新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带头认河巡河、知河治河。各级河长深入现场勘察,给河道做“全面体检”,建立河道档案。截至目前,市级河长共巡河30次,巡查累计交办问题210件;166名县区级河长共巡查557人次,累计交办问题384件。对巡查交办问题,全部实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我市共计清除河湖圈圩及围网养殖2100余亩、违章种植1500余亩、畜禽养殖50余处,清理整治砂石货场、码头30余万平方千米,拆除违法建设7000余平方千米,整治入河排污口200余处,河湖“三乱”重点问题得到了有效遏止。
强抓手
生态河湖建设更加务实
水让城市清新灵动。白马湖水清岸绿,游人如织,正在打造旅游、商务、居住、文化创意的综合体和集聚区;穿城而过的里运河通过景观提升,已成为一条亮丽的城市金腰带,实现活水绕城、清水润城;涟水五岛湖公园顺利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至此,我市境内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扩至13家,其中国家级9家,均列全省第一。
河湖闪耀,亘古长流。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超百亿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创建更加务实全面,“河清、岸绿、水畅、景美”的生态文旅水城梦想逐步展示现实模样。以“八大工程”、“十大项目”为载体,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面攻坚即将圆满收官,累计完成投资110多亿元。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水节约、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等六个方面均有较大改善与提升。
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我市连续7年完成水利投资3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打造会呼吸的河道,着力构建健康畅达、岸绿景美的河湖体系。建立3年为一个周期的城市河道轮浚制度,积极推行新型环保生态清淤施工和格宾、雷诺等生态护岸技术。市政府每年投资近10亿元,实施了黄河故道、大治河、大寨河、呼叫中心三支沟等一大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着力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
投入8.7亿元重点实施渠北运西片水系连通、高铁新区水系调整、清安河水系连通、海天河周边水系连通等四大活水连通工程,消除断头河,实现区域骨干河道全面连通,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全市共排查黑臭水体49个,总长约165公里,按照“先岸上后岸下,先控源截污,再生态修复、连通活水,最后岸带美化”的思路,编制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分四年时间完成,其中列入今年省政府考核的大寨河等4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整治完成。
创新招
理念方法实践全面创新
今年8月24日,洪泽区高良涧街道清涧村河长陈德美在巡查时发现,部分工业企业的污水从出水口消能窨井中流出,污染了附近的农田。他当即联系高良涧河长办向区河长办反映,区河长办立即采取行动,通过联络员通知了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调动机械堵住污水源头,当天就解决了问题。
“以前我们村级想向上反映问题,一般需要很久才能到达负责领导那里。”陈德美说,现在有了河长制联络员,问题很快就可以反映到负责领导面前并迅速得到解决。
落细落小到末梢,抓好河湖“最后一公里”,关键还看镇村河长。我市创新河长制与“五位一体”管护全面融合,解决河道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由流域性骨干河道“线上治理”向纵横交错的县乡村河道“面上治理”全覆盖,初步形成河长制“淮安模式”。
我市探索建立“一河一策+样板河道”的创新做法,在对全市22161条河道编制“一河一策”实现精准治河的同时,推出20条省级、100条市县乡级河道建设样板,为河长制探索更多“淮安方案”。同时,借助互联网,整合卫星遥感监测、水质断面监测、水资源在线管理等信息技术,为精准治河提供科技支撑。制作“淮安河长”微信公众号,聘请多种形式的“民间河长”,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治河的新途径。
在全市范围建立健全河长制联席会议、信息报送、河长巡查、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河长述职等工作机制,特别是“河长述职评议制度”为省内首创,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以“一封信”的形式及时提请河长履职尽责,以交办单、反馈单的形式将河长巡查问题逐个跟踪到位、落实整改到位。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的创新,问绩与问责督导机制的跟进,将河长制统筹纳入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机制的实施,促进了淮安河长制由冠名务虚向实体推进的跃升。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