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永进 刘宇
本报讯 近年来,西顺河镇认真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矫正工作事故发生风险,从入矫到解矫的各个环节入手,多措并举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教育工作。
日常管理规范化。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转化和管理,该镇充分发挥移动管理系统电子平台作用,对在册的矫正人员进行了逐个登录,做到所有矫正人员入网管理,确保日常管理规范化。一是每周一次电话汇报;二是每月一次思想汇报并递交书面汇报材料;三是每月一次公益劳动,劳动时间不少于8小时;四是每月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对当月矫正人员的表现进行总评,进行表扬或批评,严明矫正纪律;五是每月最少安排一次到社区矫正人员家中走访;六是遵守一项基本制度,即迁居和外出请销假制度。在抓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对每位社区矫正人员都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对每位矫正人员的思想状况、活动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矫正,确保矫正工作顺利进行。对新进的社区矫正人员认真摸底调查、强化管理监控。调查摸底的同时,指导各村对辖区内矫正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走访。
教育管理制度化。在做好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的前提下,根据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认真制定好个案矫正方案,从思想上、心理上、工作技能上,开展多方位教育活动。该镇采用“三结合”的方式,提高日常教育工作水平,即:个别谈话与集中法律法规技能等培训相结合,定期汇报谈话与不定期考察评审谈话相结合,矫正工作者直接教育与社团和社会志愿者以及亲属对矫正人员开展经常性帮教活动相结合。
基础工作正常化。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坚持每月对两类人员进行信息监控,对重点对象进行走访、了解,对困难对象进行帮助。同时,通过信息平台的建立,及时了解两类人员的生活、工作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两类人员的管理教育。完善资料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严格要求,建立书面档案资料,包括定期汇报资料、活动交流材料、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管理资料;对刚回来的两类人员及时进行资料衔接,建好个人档案,力争做到不发生错登、漏登、乱登、不登。针对在资料登记上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彻底改变不规范现象,同时积极创新管理的方法,落实措施,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社区矫正监管。结合社区矫正监管专项整治活动,抓好“思想汇报、公益劳动、外出请销假”三项重点监管措施落实。建好电子平台。根据社区矫正电子平台管理质量的要求,针对本镇社区矫正平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核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严格按照工作要求,逐个抓好落实,不断提高电子平台的工作质量,确保无差错。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