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铁民
在洪泽,提起吉雨冠这个名字,许多百姓都知道,他是国内著名舰船设计专家,40多年来他聚智舰船、搏击商海、情系桑梓,被洪泽百姓推举为“第三届洪泽好人”。
第一次见到吉雨冠是在今年1月6日洪泽区“向日葵”助学基金签约暨捐赠仪式现场。他中等个,有点胖,乌黑的头发自来卷,国字型脸上架着黑框眼镜。因是同年人,加上身边坐着的原洪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洪屺又是他的恩师,我们的交谈很快就充满激情。
在唐洪屺眼里吉雨冠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校期间吉雨冠学习成绩突出,又博学多艺,是学生中的“头”。可时处动乱年代,1976年吉雨冠高中毕业后只能选择上山下乡。吉雨冠告诉笔者,为了继续追求学问,成了知青后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学习,两年后恢复高考,吉雨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水声工程专业,成为高中同学中考入大学的第一人。
1982年7月吉雨冠顺利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后,进入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工作,从此与舰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在沪东、求新、外高桥等船厂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巴基斯坦援建项目等地工作,参加过中国海军多种舰艇设计、生产和试验工作,担当过主任设计师、项目总设计师等职,这其中有许多得意之作被授予部级科技进步奖项。
吉雨冠说,他所追求的“贤”承于家风。追求学问是受父亲的影响,而善良待人是受母亲熏陶。吉雨冠的父亲早年就担任洪泽高良涧地方政府的领导,父亲上过私塾,在当时也算是个文化人,父亲对人生客观理性的思考深深影响着子女成长成才。尽管家里子女多、收入低,但父母一直在竭尽全力供子女读书追求学问。母亲是镇合作社的普通员工,为了养家糊口,母亲从合作社退了下来,自己做小生意一直坚持几十年。母亲秉性善良,街坊四邻只要提到“吉二妈”没有人不称道的。
正是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吉雨冠在198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来到南京日报社,以“吉艾”(艾即小草的意思)的名字把在大学读书期间攒下来的粮票全部捐赠出去,这则消息刊登在当时《南京日报》副刊上。
“吉艾”报春,吉雨冠成功之后没有忘记家乡人民的恩情。2007年,他参与组建了上海淮商会洪泽分会,为在外乡贤搭建交流平台,反哺家乡。在2014年1月18日洪泽爱心助学基金会成立仪式上,他出资10万元,在洪泽高良涧中心小学设立了“吉雨冠报春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那些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优秀学子,三年来有108名学生获奖受益;他每年定向资助贫寒学生梁雪荣5000元,直到她走出大学校园。
2016年5月初,吉雨冠促成上海少儿出版社、上海《作文世界》杂志社与洪泽区教育局联手建立了“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化阅读基地”,并与上海少儿出版社和《作文世界》杂志社一道,向高良涧小学赠送1200册图书,在该校建立了《作文世界》杂志小记者站。2016年5月18日,经吉雨冠牵头,中国极地中心长城站站长徐宁来到洪泽中学,作了“南极考察科普报告”,捐赠“南极石”,同时为洪泽中学图书楼捐建了一间“航海书屋”,他寄望当代学子能够通过阅读航海类书籍,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这些举动,彰显了吉雨冠对家乡浓浓的桑梓情怀。
吉雨冠说他是一棵“吉艾”,可小草也知“报春”,他在尽力回馈社会。他期待能有更多社会贤达,发挥正能量,为社会分忧,为百姓解难。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