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浩 王生标
本报讯 连日来,朱坝街道在宣讲十九大精神中,注重“三抓”、“三化”,让群众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一是抓纵深,开展全面化宣讲。该街道通过三级宣讲,力求把十九大精神传播给每一个党员和群众。首先,开展街道集中宣讲,邀请市委党校宣讲团孙义勇教授,对街道班子成员和各村居、单位负责同志开展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通过此次宣讲,把十九大精神传递到每一个村居和单位。其次,各村居和单位及时开展内部宣讲,把十九大精神传递给每一个普通党员。再次,每一个党员把十九大精神传递给家人和亲戚朋友。该街道还邀请市、区文艺团队并组织街道本土文艺团队开展文艺宣传,将十九大精神传递给每一个普通群众。目前,该街道已在大刘村、袁集村、朱高村、朱坝居委会、马棚村等开展了十九大精神进农村文艺巡回演出,本月内将实现十个村居演出全覆盖。
二是抓典型,开展通俗化宣讲。该街道请“中国好人”袁志西利用志西法制文艺说唱团平台,组织一批老党员编排了十几个宣传十九大精神的节目,运用说唱、快板、小品等方式,到各村居开展巡回演出,把十九大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老百姓。
三是抓特色,开展本土化宣讲。各村居利用本村本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有特色的宣讲活动。大刘村组织全村干群参观村史记忆馆,看一下馆内珍藏的人们曾经使用过的石磨、草鞋、捻坨、锤衣棒子等生活用品以及三齿叉、铁锹、木梨等生产工具。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培成说:过去人们吃饭离不开石磨,穿衣离不开捻坨,种田离不开耕牛,收种靠肩挑人驮,整天稀粥熬汤。现在人们吃饭讲营养,穿衣讲品牌,种田机械化,镰刀生锈无人用,铁锹早已把岗下。大刘村专门培养了村史记忆宣讲员,通过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用品和生产农具的展示,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以此激发广大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之中。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