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阴区国税局 陈旭
电子信息产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高度全球化的高科技产业,在这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台湾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台湾1850家上市公司中,有830家与电子产业相关,是名副其实的“电子宝岛”。台湾的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游半导体公司,包括材料、设备、设计、制造与封测;还有一类是电脑与手机代工厂商及配套零组件公司。
从80年代起,台湾开始以其价廉物美的电脑代工产业闻名于世。广达、仁宝、和硕、纬创、英业达合称“代工五虎”,他们几乎承包了90%的电脑出货量。代工五虎们不仅仅只是简单地采购元件然后拼接成电脑,随着技艺的成熟,他们也掌握了电脑组件的研发和设计。
代工业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电脑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比如做主机板的微星、技嘉,做电源的台达,做面板的友达、奇美(与群创合并),做内存的南亚、华亚科等等。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径
台湾地区从1970年代进入电子信息产业,二十多年后即发展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极,并在其后二十多年中紧跟全球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提升其产业地位,可称为1970年代以来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实现产业升级的成功典范。
(一)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适时进入快速发展期的新兴产业与新兴产品市场
台湾当局在1980年代初即通过专家咨询,将电子信息产业确定为能在更长的时期支撑台湾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奠定了台资电子信息产业能在短时期内爆发式发展并迅速实现产业升级,且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主导性角色的基础。
1990年代,台湾业界即准确预测了笔记本产品可能成为PC产业中的主导产品,并因此而成立了“笔记型计算机联盟”,谋划在产业内构建合理的分工体系,这为台资企业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笔记本制造群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IC设计产业发展繁荣的正确预测也在促成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向最高端的研发设计环节升级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吸收知识扩散,形成本土能力
台资企业选择了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策略,从最低端的元器件生产进入电子信息价值链,并逐步通过价值链上的知识溢出以及企业自身的知识积累进入整机代工、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平台研发以及营销与服务环节。代工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低端的价值链环节,但台湾为融入产业链,为最终进入高端研发及营销与服务环节,踏踏实实在该领域努力经营,并成功地将原本以中小规模企业加工组装为特征生产活动,转变为一个大规模经营的产业领域,从而牢牢占居了这个环节,深入地嵌入了全球价值链,为台湾企业进入价值链高端奠定了基础。
台湾当局对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境外培养也极其重视。1976年,台湾当局责成工业技术研究院承办,与美国RCA公司签订了“CMOS集成电路技术移转授权合约”,开始派台湾工程师赴美学习,这一举措被认为是缔造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性举动之一。台湾工研院派出40多名工程师多成为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者,如台湾IC设计之父蔡明介、旺宏前董事长胡定华等。
(三)、循序推进价值链环节升级和产品升级
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价值链升级是通过循序渐近的价值链环节升级与产品升级一步一步实现的。在早期,美日等电子信息产业跨国公司受岛内廉价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吸引,在台湾设立了专注于产品加工组装的制造厂,在这些制造厂的带动下,台湾本土的中小企业大量拥入电子信息产业,从事元器件、线材、壳料等的生产,供应外资组装厂。1980年左右,这些本土企业中即出现了一些生产键盘、磁存储,以及后来的DIY散件(如显示器、光驱、健盘、鼠标等)做起一般零部件的企业。1980年,新台币对美元升值,促使外资电子信息企业开始撤离,台湾本土企业迅速进入了中低端的组装代工环节,这些企业大多是原来从事一般零部件生产的本土企业。
台湾在代工生产领域走了一条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代工的产业集中度相当高,形成了较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并且形成了较高的价格谈判空间。这使其迅速占领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代工的市场,其整机出货量达到全球的80%左右。笔记本兴起后,台湾代工业界迅速把握了这一产业发展机遇,挺进笔记本代工市场,21世纪以来,台资企业代工的笔记本出货量一直占到全球总出货量的90%以上,顺利地实现了由台式机代工走向高档级的笔记本代工。
台资企业在整体代工与晶圆代工领域的规模化发展后,又逐步实现了从OEM——ODM——到OBM的价值链升级。随着在代工领域中的知识积累,台湾代工厂逐步从看图纸生产转到看方案生产,为派单厂商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服务,如整机设计、模具设计等,也就是从OEM走向了ODM。在此基础上,一批整机品牌厂商也成长了起来,如华硕、宏碁、明基、罗技(网络产品与周边产品)、多普达(移动通信)等,进入了高附加值的品牌与服务环节。
考察情况概述
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淮阴区副区长蔡昀带领经济代表人士一行6人组成的经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活动。
考察团一行开展了走访、交流、座谈、推介等系列活动,先后拜访了4户高科技企业,与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代表人士进行面对面无障碍洽谈沟通,让企业家全面了解淮安实情、政策措施,最大化搭建交流沟通平台。
(一)台湾大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大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DJ SOLAR CO.,LTD)1990年创立于桃园县龟山乡,2007年更名为大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初期积极推广的T8、T5应用的节能萤光灯具,到近期重视减碳环保的LED光源灯具、与太阳能应用结合的LED灯具,公司拥有全系列很完整的产品行销全世界。公司自2008年年底于台湾市场代理日本TOSHIBA光源产品销售,自创“台芝照明”品牌行销台湾、“DJ LIGHTING”品牌行销国际,打造一个立足台湾、行销全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同时,公司进行光触媒杀菌领域系列产品的开发,陆续取得台湾、中国大陆市场之产品专利。
(二)台湾新北市财顺集团
台湾新北市财顺集团成立于1968年,由董事长邱新发、总经理江新财及东莞财顺江建智三兄弟所创立,秉持“精益求精、日新又新”,实务、诚恳的精神共同在印后纸盒、纸器生产领域上,发展自动模切机、模切烫金机及糊盒机,2007年更成立庞大的纸器加工部,拥有20部加工模切机。自2010年筹划兴建占地4000坪树林新厂,做为公司的企业总部、研发枢纽、生产组装及行销、训练之地。财顺公司除注重设计、生产之外,更重视客户的需求和客户反应的意见,才能不断配合市场的发展及创新往前再迈进,在Service Becomeleader成为公司核心价值,建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也因为ECFA零关税的开放,财顺集团决定深植台湾,在三年内再投入一亿资金,打造精密加工制造中心,提升零组件的加工精度及加工自主化,借以掌握关键技术及更好精度,为下一代新设备及新的功能铺路。
(三)台湾新北市全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新北市全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专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和汽车生产配套领域,核心业务为芯片测试界面、自动化设备及测试仪器、高端精密治具检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其子公司苏州全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其子公司盐城全威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位于盐城市亭湖新区高科技孵化园内,厂房占地面积达3500平米。
(四)台湾吉而好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吉而好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地区知名文创企业,拥有台湾最大的实体设计师平台,有着丰富的实际园区运营、城市规划和文化商品开发经验,产品营销全球65个国家,富有知名度。
淮安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淮安电子信息企业的加快集聚,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年均产值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幅,2016年底,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690.4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70.2%,成为推动淮安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破千亿的龙头支撑。
(一)是稳定基础。围绕富士康、臻鼎科技现有的计算机及配套件产业,抓好企业生产和运营;电子元器件、绿色能源、仪表线缆三大行业集群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77.91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位居全省第四、苏北第一;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133.56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居全省第二、苏北第一,电子信息产业是世界领域内最活跃、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之一。
(二)是大力发展软件互联网产业。申请省市共建互联网产业园,淮安软件园成功入选;成立ITSS实训基地淮安中心;对软件企业关键技术开展调研,梳理为工业配套的基础软件,支持工业企业互联网化提升。
淮安市委市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4+2”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以富士康成功落户为标志,先后集聚各类电子信息企业400余户,特别是总投资22亿美元的富士康、总投资5亿美元的达方电子、总投资10亿美元的鹏鼎科技等170多户台资信息家电企业的落地生根,构筑了开发区乃至淮安市IT产业的主板块、主支撑。
(三)是重大项目招引。引入德科码图像传感器和时代芯存PCM两个超百亿集成电路项目、澳洋顺昌等超十亿项目;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中兴通讯为龙头企业,引入中兴通讯子公司及上下游关联公司,助推产业高端发展。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进区企业6000余家,其中包括富士康、臻鼎、实联、敏实、膳魔师等各类台企近500家,知名台企数量在江苏长江以北居于领先,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盐化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3+2”现代产业体系已成规模。
(四)是重抓载体建设。市软件园打造“三园一心”格局,新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园;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二期完成主体封顶;中兴(淮安)智慧产业园项目五幢研发楼和大数据中心年底部分建成。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仪器仪表、线缆组件等100多个品种,产业链条初显完备。
几点启示
台湾经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机,实现以产业换代为核心的结构改革、产业优化,进而完成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目前,我市提出了“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战略,要以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为契机,加快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强化政府主导力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步伐,实现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外包、低碳经济,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的同时,政府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和管理后援,建议组织成立像台湾的生产力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这样的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以减少中小企业技术上投资的成本。
(二)充分发挥科学(产业)园区引领辐射作用。
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相比,淮安也集中了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淮阴工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高等院校。充分发挥这些园区对产业的集聚、引领和辐射的作用。充分利用淮安人才资源的优势,加快推进科学园区的科技创新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园区的规模化、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强化技术创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单位合作,借助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人才优势提升示范园区的层次和水平。
(三)积极发展民间金融,发挥金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作用。
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把金融业发展成为推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台湾推进经济转型、优化服务业结构的主要做法。应借鉴台湾经验,把发展地方金融产业作为提升服务业的重点,在加强风险控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规范进入金融领域。一是积极探索创建多元化的新型金融组织,促进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发展,村镇银行向社区银行发展;二是加大力度提高创业投资行业规模和质量水平。大力改善和优化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发展营商环境;三是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创建民间资本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和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