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涟水县浅集小学 刘志成
小学生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不均匀。很多看似在课堂上掌握得很好的孩子,也会在短期内快速遗忘。将知识进行整合,然后分解,直击知识的核心;它给原本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不再按部就班,而以多种形式让知识流趟。
一、整体把控 串联知识成块
数学上的很多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联系的。如果从整体把控,把知识点联成串,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形成知识网,必将更方便学生存储知识,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如在教学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时,在教学转化的策略后。对小学阶段的书本进行疏理,整体把控。从图形中应用转化的策略开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中应用到的转化策略,到计算领域中的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分数加减法中的计算应用到的转化策略策略,再到数形的有趣结合,这样在疏理中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转化策略的应用,有效地将零散的小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原本的知识点更系统化、生动化、也让孩子们在疏理中遇见数学的广博之力。
二、从零到整 锤炼聚合思维
数学知识的本身是枯燥的,我们的孩子们是不可能在众多中独择其来主动学习的。清代教育家王筠说得好:“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有乐趣,亦相从矣。”怎样让学生领会书中之乐而“相从”呢?其实人的内心有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激发起他们的“相从”之乐。
例如,在初次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出示0.6,让学生去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开了,有的认为是长度,有的认为是钱数,有的认为是重量,还有的认为是好吃的。这样,再加上不同的单位,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不同的单位前面所表示的意义。0.6元、0.8元,再分析这两个分数,学生们不难看清0.6元就是6角、0.8元就是8角。进而去学习小数加法:0.6+0.8=?此时放手让学生们去自由发挥想象,然后再与同伴交流算法。
孩子们的思绪飞舞,不一会儿,想到了几种计算的方案有孩子想到8角+6角=14角,也就是1元4角即是1.4元;也有的想到了用竖式计算;还有的想到了画图,用分数去理解。在这精彩的背后是对小数的初始入手,让小数不再孤独地存在,而是延出它的前后,这样在学习时就变得容易多了。
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多种方法使其聚齐,有效整合在一起,以整体的姿态储存到孩子们的心中,这样在用的时候,方便读取,达到教学的真正的目的。
三、总结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能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整理中,帮助学生会把知识建构成一个系统的网络和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建构出一个知识框架。学生亲历了思考过程就会逐步地探究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完善学生的理解。
例如学习了《认识面积》后,学生就可以对知识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面积的定义,紧扣面的大小与周长进行形象的区分。通过围一围、涂一涂等实践操作,在活动中加以对面积与周长的明晰。
总而言之,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可以把先关的数学知识都串联起来,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疏理所学知识,将散状的知识点,得以串联起来,形成知识块、知识网,加深理解,定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