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南芳老师从事特教工作已有17年,17年的风雨让我坚强,17年的历练让我成长。虽身为听障患者,却依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她是听障儿童的良师益友,更是他们的知心姐姐。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这些听障儿童,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努力为听障儿童撑起一片天空,为这些折翼的天使插上理想的翅膀。
17年前,作为一名听障患者,经历过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努力,犹如浴火的凤凰,何南芳老师终于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实现了自己的自幼梦想。从那一刻起,她知道我身上从此背负的爱与责任,也知道以后在这无声的世界里必然充满艰辛。
有人曾问她,从事特殊教育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她在纸上写下了大大的两个字:“耐心”。
的确如此,一个正常孩子几分钟就学会的知识点,而这些特殊的孩子可能得学一两个月,甚至是一两年。何南芳老师学会了放慢脚步,她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那几个动作,几个数字……而孩子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对她都是最大的鼓舞。
戚宝露入校已整整一年。刚来时,一进教室就哭闹不止,不愿与任何人进行交流。上课时,过不了两分钟,就不再专心听讲了。何老师几乎每天陪在她的身边,把每一个手势放慢分解给她看,当她有一个微小的进步,何老师都会面带鼓励的笑容对她高高地翘起大拇指。终于,到现在她能认真听完40分钟的课。
这些听障学生因自身的残障,与外界无法沟通,内心的自卑,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满心戒备,难以亲近。他们在课堂上爱动,不守纪律,她总是耐心地用手语告诉他们:“同学们,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好的朋友,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听障人,希望以后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好吗?”奇迹终于出现了,同学们便会安静下来,用怀疑、好奇的目光看着我,慢慢地,这怀疑、好奇变成了热情和信任。正是这种共同的命运使何南芳和的学生们内心更加相通,交流更加容易,和他们的内心贴得更近,靠得更紧,同样的感受给了他们同样的渴望。
切身的经历也使何南芳老师深深地体会到,掌握一技之长对于聋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是将来立足社会的本钱。虽然她从来没有接触过手工制作,但当校领导把手工课的任务交给她时,她一口答应了下来。为能胜任这一工作,在教学之余,她刻苦学习了串珠,中国结,网丝花和剪纸等等。先后4次去淮安和南京进行手工制作培训。由于交流障碍,在学习中遇到比正常人更多的困难,只能死死地盯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复杂的地方用手机录下来,课后再反复地练习,就是再这样的情况下,何南芳老师在2015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聋人手工制作大赛,获得优秀奖。
为了让孩子们树立对未来的信心,我常常拉下脸,挨个单位去跑,在朋友圈里做广告,甚至带着他们搞义卖,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推销出去。当孩子拿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换来的收获,他们笑得是那样的灿烂,我知道他们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何南芳老师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始终以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钻研教学业务,虽然本身就是个听障者,但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坚持不断用各种知识信息和先进的观念武装自己,自费购买了与教学相关的书籍,参加手工多媒体教学的研究,设计形式多样的课件,更注意收集百度中的图片资料,创设了中国结、版画、五杂编织挂件等等手工课程。
身为一名听障人士,她从没有向生活屈服,而是更顽强的拼搏进取。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她先后2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被县妇联授予“爱心妈妈”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淮安市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14、2015年先后在江苏省、全国职工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优秀奖;6篇论文、教学设计在市、县论文竞赛中获奖;先后指导22名学生在省、市、县各级手工制作竞赛中获奖。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