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峰
本报讯 黄花塘村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西南部,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革命老区的中心位置,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395户家庭、1625人,现有耕地5651亩、水域面积708亩。据初步统计,该村农村宅基地面积户均约为2亩,其中家庭房屋占地不足1亩,其余的1亩多地杂草丛生、废物堆积,土地利用率极低。这些零星的土地在一个家庭看着不显多,但是把一个村的数据汇总起来就是一个大数字。以该村为例,395户就可以盘活约400亩的闲置土地,如用这400亩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于村集体或村民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今年3月,黄花塘镇政府出台了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方案和办法,随着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项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切身体会到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带来的优惠和便利。
一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幸福指数。以前,该村的家庭住房和村庄建设缺乏专业的规划引导,居住点呈散乱式分布,直接影响了该村后期的整体布局。村庄环境卫生差,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现象较严重,空闲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这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而且对村民的身体健康也不利。该村借助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政策东风,成立工作组,进户宣传政策,鼓励村民进行宅基地有偿退出,给予经济补偿或住房安置。同时,发动党员和村组干部,对未执行有偿退出的空闲地进行规划和整治,引导村民在空闲地种植花卉苗木、油菜、蔬果等经济作物,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收创造了机会。
二是增加集体收入,实现村民致富。该村紧紧抓住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时机,积极开展政策宣传,首批已经成功完成自愿拆除164户,村集体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并增加空闲地192.7亩,下一步将对新增加的空闲地进行复垦,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专业合作社,吸引大户入社、农民入股,采取共享分红模式,对劳动能力弱、经济困难的家庭给予股份倾斜。针对市场需求,结合该村的交通运输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让农户和村集体双增收、双致富。
三是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土地流转。该村面临农田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土地浪费较严重的问题,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农田亩产经济效益低。通过实施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一方面,整合了分散的家庭住房,集中了搁置的空闲土地;另一方面,为宅基地流转、置换、退出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悉,省国土厅在黄花塘革命老区实施的“国土项目区土地平整”扶贫项目,将对退出的宅基地进行重新规划复垦,使得基本农田面积变大、机械化操作性增强、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形成形状规则的连片土地,为下一步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