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编艺人——董风
■ 崔德圣
草编艺术是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技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我们慕名前往淮安市洪泽古堰景区的洪泽非物质文化遗产董风草编工作室采访,正好遇到许多外地游客在选购产品。一根根柔软的棕榈叶,经草编传承人董风一番精心编织,立马化身为大公鸡、凤凰还有螳螂等小动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精美绝伦,令围观游客叹为观止。
聊起自己的草编手艺,67岁的董风打开了“话匣子”:俺老家在盱眙,1992年定居洪泽,小时候由于家里穷,我13岁的时候,就跟着哥哥后面学习草编。为了生计,我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景区摆摊,同时也学到了各地的草编技艺,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草编技艺风格,作品2010年被列入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自从熟练掌握这门手艺之后,董风根据市场需求,开始天南海北地跑市场,吆喝自己的艺术品。50多年来,他一边卖草编“蚂蚱”,一边钻研草编技术,特别是这些年他又研究出凤凰、仙鹤、龙、蛇、蝴蝶等几十种草编制品,很受欢迎。一些城里的孩子都是通过他的草编制品,认识了螳螂、蝈蝈、蚂蚱等昆虫。50多年来,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哪里有庙会,哪里有各种大型民间文化活动,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出现。“云游四方”的“卖艺”生活不仅让他游览了祖国美丽的山河,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同时也了解了各地风俗人情。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快乐而充实的人。
在长达50多年的手编生涯和手编实践中,董风还注重立足传统,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草编书法,成为中国草编书法第一人,使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草编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016年,他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水釜城开了一间“董风草编”工作室,董风说:“现在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孩子也不让再出去了,现在就在家做做吧。”
近年来,董风的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文化艺术比赛中进行展示和交流,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信赖和好评。2016年2月,他远赴加拿大参加江苏省友好城市——多伦多文化交流,作品受到了外国友人的喜爱和肯定。2017年10月在淮安市老年艺术邀请赛上,作品获得了二等奖。
谈起这门手艺,董风自信地说:“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再把它做到极致,这是手工艺人的精神,也是自己坚守的信念。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将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把这种草编技术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