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孔雪 通讯员 汪彦 韩雪娇
几年来,淮安市检察机关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以检护女童为“支点”,以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为“杠杆”,形成司法社会力量互补互动格局,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造平安港湾。
挽救 ——再给人生一次机会
“检察官阿姨您好,我已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给我的帮助,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不辜负您的期望。”2017年8月的一天,清江浦区检察官王燕接到了小唐打来的电话。
2015年,16岁的小唐离家出走,由于没钱上网、无处容身,小唐先后从一户人家盗走香烟、衣物以及2800元现金,最后落入法网。在办案过程中,王燕发现,小唐本在职业学校上学,因迷恋上网常逃学去网吧,然而小唐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动辄打骂,导致他经常离家出走。
“他们都还小,不能因为一次过错而葬送了整个人生。”王燕说。在此案办理中,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以“挽救”为主,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为了让辍学的小唐不再踏入违法犯罪的深渊,王燕帮他报名参加职业培训。如今,小唐已取得西式面点从业资格,迷途少年重回“阳光路”。
据了解,我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全市两级院均设立独立编制的未检部门,确定少年与家事法庭专门法官办理此类案件。此外,市检察院还积极推动全市两级公安机关成立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中队,保证1名已婚女干警主导询问,推动市法援中心组建巾帼律师队伍。
防范 ——力求做到未雨绸缪
“同学们,校园贷操作简便、形式简单,但其后果和潜在风险却不简单。你们一定要合理开支、理性消费,不要陷入不良网贷的深渊。”2017年9月11日,淮阴师范学院新生入学第一天,淮阴区检察院的干警为200多名新生开展了以“别让校园网贷,贷走你的青春”为主题的普法宣传讲座。
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检校共建”,已建成集法律咨询、线索举报、案件办理、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同步教育、服务平台,加大对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建设法治教育基地。市检察院建成3000平方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向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洪泽区检察院开发网上法治教育基地“紫藤成长驿站”,构建起“参观基地+法制讲座+交流体会+心理干预”的法制教育新模式;涟水县检察院研发青少年普法终端“小雨滴”手机APP,目前已覆盖该县87所学校的普法工作,80000名学生接受教育,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成长护航工程”示范项目。
创新 ——打响未检特色品牌
2012年6月,淮安区检察院联合淮安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旨在关注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蓝天校园工程”,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校园一线。由于措施得力,效果显著,该工程得以向全市推广,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工程已覆盖全市97%以上的中小学、62.87万余名在校中小学生、10万余名留守未成年在校生,相关工作先后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十佳创新事例奖、江苏省“成长护航工程”示范项目等。
“我们把创造创新作为推动未检工作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未检工作品牌,引领未检工作科学健康发展。”市检察院未检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党委认同、社会信任、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着力打造淮安未检品牌。
让党委政府满意。市检察院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未检工作,积极争取支持。未成年人办案救助机制项目被列为2017年全市社会治理创新创优项目。
让社会各界满意。针对部分性侵案件发生在校园周边,市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执行身份检查、住宿登记等制度。此外,该院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与住校生同行”法治教育专题活动,与公安、法院、教育等部门会签《关于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从业禁止及信息公开制度》。
几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开展的“检护女童”“暖阳之家”“蓝天校园工程”“小雨滴”“检察蓝信封”“紫藤成长”“彩虹少年”“豆蔻校园”“七彩梦”等特色未成年人保护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江苏省女童保护工作研讨会上,淮安作为省内唯一政法机关代表介绍经验。淮安市检察院未检处被确定为高检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联系点,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十大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