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曹 利 侍 农
记 者 宋莹莹
2017年以来,我市狠抓畜牧业发展,坚持标准化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亮点纷呈。
标准化养殖水平实现新提升。我市进一步巩固规模养殖主体地位,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71%,肉禽、蛋禽和奶牛规模比重分别达到86%、91%、94%和99%。自动喂料和自动饮水、自动集蛋、自动清粪以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设施在规模畜禽场得到进一步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管理水平。一批集约化程度高、农牧结合紧密型全产业链经营的现代化规模养殖企业茁壮成长,带动农户发展规模养殖。“温氏公司+家庭农场”先进模式推广面扩大,淮安温氏公司全年生猪上市达50万头,出栏黄羽肉鸡900万只,上市番鸭200万只。盱眙汉世伟公司分别建成2个单体存栏超万头的种猪、存栏母猪项目。涟水正邦生猪项目已开工建设,建设规模为1.3万头母猪。淮阴温氏、淮州温氏、中粮慕德和沪江公司等单体投资过亿的养殖项目基础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4个项目建成后年生猪出栏将增加130万头。
畜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围绕总量控减、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原则,市农委精心调研、科学规划,制定印发了畜牧业养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畜禽业内部结构。重点调整优质地方家禽比重,鼓励家禽养殖企业扩大冰鲜黄羽肉鸡和清洁蛋品生产,扩大水禽养殖比重。淮安温氏公司建成省内最大的种鸭场,产能达500万只。加大农作物秸秆、酒糟和食用菌渣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化利用,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全市新增千头牛羊场5家。注重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建设,生猪产业形成以江苏安佑、正大、大北农等为饲料龙头,淮阴种猪场、淮安温氏为种质龙头,淮安温氏、淮安中慕等为养殖龙头,淮安双汇、淮安苏食、淮安杰隆为加工龙头,集畜禽种质、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肝素钠与血红素等延伸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生态健康养殖势头良好。在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同时,积极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催生了一批循环农业典型。位于涟水县的淮安嘉禾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现存栏母猪800头,年出栏商品猪16000头,租赁土地300亩,采用猪—沼—藕(稻)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现栽浅水藕50亩,水稻250亩,很好地解决了粪便综合利用问题。重点推广淮安温氏猪场粪便外置发酵床技术,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市300个猪场已建成粪便外置发酵床,面积达3.5万平方米左右。积极开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年成功创建3个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和21个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
淮安黑猪产业化开发取得新进展。市农委着力放大淮安黑猪品牌效应,组织开展淮安黑猪品系繁育工作,与广东温氏集团、华西希望集团达成苏淮猪试验养殖合作,建成淮安温氏严岗苏淮猪扩繁场。苏淮猪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快进展,除了本省的多个市县有苏淮猪规模扩繁场外,省外已推广至安徽、四川、重庆、福建、广东、陕西、湖北、浙江等省,并与几个大公司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现在苏淮种猪推广达1.5万头左右。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共推模式,促进了苏淮猪及其产品的市场开发,已和湖北、安徽、河南、四川等省几家生态农业企业达成洽谈合资建场意向。联合市场肉品销售企业布点销售网点,苏淮猪肉产品在上海及我省扬州市、南京、宿迁、淮安等市区均有销售。借助于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试验猪场开展的用生物发酵饲料饲喂的苏淮猪肉通过线上销售,市场反响强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