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2017年我市民生十件实事扫描

  本版图片/记者  管伟法

  编者按: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去年1月份,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市政府2017年兴办快速路一期工程、优化教育布局、棚户区改造等十件民生实事(共13个子项目,其中7个为年内完成项目,6个为跨年度项目)。去年2月8日,市政府办公室以一号文件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的通知》,将实事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逐一明确主管单位、责任单位、协办单位,每一个项目都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序时进度、资金安排和责任分工。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筹措资金,精心组织实施,十件实事总体进展较好,交出了一份给力答卷。

  ■记者 杨尚 通讯员 臧沿军

  内环高架(快速路一期工程)是我市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交通建设项目。项目由“一环、两射、一联”组成,沿黄河路、西安路、延安路、迎宾大道、宁连路和省道237等6条道路布设,建设总里程45.619公里。工程全线采用高架形式,共设置6个大型互通,35对上下匝道,1座双层钢拱桥,2次跨越新长铁路,相交城市主要道路93条。

  一年来,既要最大限度保障市民正常出行、企业正常生产,也要力争工程进度,这是淮安内环高架建设的最大难点。

  2017年夏天最热的一个晚上,内环高架施工2标项目部总工程师张伟和同事们彻夜未眠。此前,经过论证,最终决定采用26台凿岩机同时作业一整晚,利用有轨电车夜晚停运时段,完成对八亭桥翔宇大道段的拆除。

  “这意味着要将2000方混凝土在短短几个小时里拆除并清运。”张伟说,那一夜,正值最热的时候,人站着不动都会汗流浃背,但是项目部、监理单位、淮安市市区快速路和高铁枢纽工程指挥部综合协调办公室的所有人员都到场了,密切协调施工进程。

  当晚最后一班有轨电车驶过之后,施工从晚上11:00紧张持续到第二天早上7:00。当早晨第一班有轨电车驶来时,路面和钢轨已经恢复原样。人们发现,昨晚还横跨翔宇大道的八亭桥已经不见了。

  根据《淮安市快速路网规划》,未来,淮安市形成“双环九射一联”的快速路网结构后,可以实现市区任意节点10分钟上快速路,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内实现与高铁站等重要节点快速通达。 

  目前,在有条件的地方,施工都在快速推进,大部分标段都进入现浇箱梁施工,为明年的施工打下基础。接下来,将力争在春节前完成杆管线迁移,一季度完成雨污水主体工程施工,尽快让施工作业面完全打开,向总体目标冲刺。

  记者了解到,快速路一期工程总投资151.44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3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0.46亿元。

  快速路一期工程建设:

  环城立高架

  ■记者 叶列 通讯员 臧沿军

  淮安四水穿城,水资源丰富。不过,淮安也是一座缺水型城市,过境水较多,尤其是城区供水来源较为单一,且均以二河、古黄河为取水水源。2017年,市政府将市区备用水源建设列为民生十件实事之一。

  据了解,2014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实现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全覆盖。加快推进不同水系或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尽快形成‘双重水源、双重保障’能力。”《通知》指出,建设第二水源或者应急水源工程,是解决饮用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根本措施,在区域供水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更显迫切和重要。

  市区备用水源建设由市住建局牵头实施,系跨年度项目。市区备用水源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日取水能力20万吨的白马湖水源厂(淮安区南闸镇渔民村)和日取水能力20万吨的京杭大运河水源厂(淮安区三堡乡严星村),从京杭大运河和白马湖水源厂铺设输水管道在淮安区林集镇交汇至市区城南水厂,管道为直径1600毫米球墨铸铁管,总长约51公里。

  目前,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立项、环评、稳评、图纸审查和预算编制等前期工作,管道穿越灌溉总渠和入海水道手续正在办理。京杭大运河水源厂、白马湖水源厂已完成泵房底板及4.1米以下墙身砼浇筑,管道完成铺设0.8公里及12座沉井施工。

  在工程建设中,我市相关部门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扰民,保护环境。经过周密调研,结合现场勘察,从可操作性、工程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市相关部门确立了“尽可能最短、尽可能沿河沿路少拆迁、尽可能不占用农田”的原则,尽量缩短管线的长度,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处,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铺设,减少拆迁,少动植被,进而保护环境,减轻扰民。

  市区备用水源建设:

  饮水更安全

  主城区控源截污:

  水清岸更绿

  ■记者 陆彦平 通讯员 臧沿军

  清江浦区飞乐路二巷国税局宿舍2017年10月份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虽然小区道路被“开膛剖肚”,但居民黄永泉说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时仍一脸开心,“以前一到下雨天,小区里到处是水,堵塞、漫溢、污臭让人难以忍受。现在改造以后,施工方用了这么粗的新管子,老问题都彻底解决了。”

  据悉,老旧小区由于早期规划不合理,实行的是雨污合流的排水方式,生活污水中的各类脏物和着雨水冲刷的泥沙,极易造成管道淤泥堵塞,不仅大大消减管道排水能力,而且对市区水体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2017年我市对主城区老旧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对小区地下管网实施了雨污分流、截污纳管、管道重排等,有效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明显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的是每一个市民的生活环境和整个城市的水生态环境质量。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是我市控源截污工程中的一项,控源截污是整治黑臭水体的根本。作为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之一,2017年,我市全面启动主城区控源截污工作,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18.36亿元,对主城区63.5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控源截污,建设期4年。2017年3月21日,PPP项目在省政府采购中心完成开评标,4月28日完成合同签约,5月12日举行了开工仪式,拆迁准备金第一期1亿元到位,目前已完成2017年度目标任务。2017年,我市完成滨河路、水渡口大道、南昌路等市政污水管网工程4公里;新建宾馆大沟、圩北路、南昌路三个河道截污口一体化泵站,对沿线古淮河4公里污水全部截流;完成26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建小区污水管19公里、雨水管13公里;新建处理能力6万吨/日的延安路污水提升泵站一座;完成四季青污水处理厂和第二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

  棚户区改造:

  居住更舒适

  ■记者 叶列 通讯员 臧沿军

  每逢华灯初上,吃过晚饭的李奶奶,总喜欢拉着老伴一起到小区里走动走动。在瑞元经典小区里,以前的老街坊又成了近邻,大伙有说有笑地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在广场上跳跳舞。瞧着眼前和谐幸福的日子,李奶奶打心眼里高兴。

  “过去住的老房子一户挨着一户,一下雨就成了臭水沟,到了夏天,蚊虫、臭水、烂泥,我们住着很烦心。”如今,瓦房变楼房,小区成花园,“还规划建设了幼儿园,以后不用出小区,孙子就能上幼儿园,既安全又方便。”提起新家新小区,李奶奶赞不绝口。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制定计划方案,有序地推进我市棚户区改造。按照改造规模大、困难群众多、住房条件差、安全隐患重、群众要求急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棚改任务,逐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棚改政策惠民。被征收人从安置房管理信息化平台中购买的商品房,按被征收房屋面积和安置房面积就低的原则,以被征收房屋评估价格为基准给予被征收人5%奖励。对清江浦区范围内棚户区改造奖励统一按“两个10%”标准执行:对于在规定期限内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给予被征收人合法住宅房屋评估单价10%的奖励;选择货币化补偿的,再给予被征收人合法住宅房屋评估单价10%的奖励。

  棚改政策透明。棚改征收严格执行“亮底征收”,切实履行法定程序,细化前期调查,科学制定补偿安置方案,及时征求群众意见,依法发布房屋征收决定,实行“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法规政策、补偿标准、安置方案、补偿结果等内容均公开上墙。

  开展定销房建设。2017年,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市政府及时调整棚改安置政策,按照“总量平衡、布局合理、户型适用、配套完善”的原则,经过多次比选,规划建设3个定销房小区近4000套定销房,以缓解因棚改对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宅市场带来的压力。

  2017年,我市完成改造棚户区(危旧房)15140户,完成率129.4%。

  ■记者 叶列 通讯员 臧沿军

  深圳路小学幼儿园分校幼儿园,不仅有活动区、寝室、卫生间,户外还有饲养角、种植园、沙坑等,玩具柜、录音机、电子钢琴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深圳路小学幼儿园分校幼儿园位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迎宾大道北、合肥路西,总投资800万元,去年9月份投入使用。这是一年来我市教育布局不断优化的缩影。

  据了解,2017年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之一的优化教育布局项目由市教育局牵头实施,包括5个建设工程,其中,1个要求年内完成,其余4个为跨年度实施,总投资13.0453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4.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5.817亿元。

  其中,生态文旅区高级中学是续建项目,2017年完成投资2.0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5亿元。淮阴师院附中高中部迁建是2017年新建项目,由现址迁建到淮安现代商务集聚区内,创建省四星级高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体育馆、礼堂等,办学规模为16轨48个班。淮师一附小校安工程是2017年新建项目,截至目前,危旧校舍已拆除,项目已开工建设,工程桩基一期完成,土建已进场施工,完成投资1460万元。外实小校安工程是2017年新建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建设用地已获省批复,勘探、招标代理、初步设计及概算、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编制单位招标完成,投资总额调整为1.6423亿元,设计方案、图审进入审核程序,大部分土地征收、拆迁协议签订,具备开工条件,完成投资2310万元。

  优化教育布局:

  教育更均衡

  ■记者 杨尚 通讯员 臧沿军

  2017年12月18日,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开工建设。这是淮安建市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政府投资最多、体量最大的民生工程。

  市妇幼保健院新院项目被列为2017年民生十件实事重点工程之一,规划用地面积141亩,一期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8.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5.6万平方米,投资概算近12亿元,拟设置床位800张,为三级甲等医院。

  市委市政府站在“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统筹谋划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异地新建市妇幼保健院,并同时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改建工程。

  市妇幼保健院新院被市政府列为“交钥匙”工程,由市水控集团承建。市水控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庄亚洲表示,水控集团一定不负市委市政府厚望,组织精强队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率的原则建设好新院,将新院打造为建筑质量优良、妇幼医疗设施完善、国内一流的妇幼保健院,成为我市城市建设的示范工程。2017年度,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在完成土地摘牌和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工作后,于12月18日开工,现已完成场地整平、地质勘察及设计试桩工作,完成投资1.45亿元。

  市公共卫生中心也已全面启动建设。该工程主要包括两项建设内容:将市国联集团商务中心A栋楼改造为市卫生监督所、120急救中心、医学会等业务用房。在上述A栋楼北侧新建市中心血站和疾控中心。

  丰富医疗服务资源:

  健康有保障

  优化公共出行服务:

  出行更便捷

  ■记者 费欣宇 通讯员 臧沿军 张玉莲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作为关系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重大民生工程,2017年初,我市再次将“优化公共出行服务”列入民生十件实事。

  “新加了助力装置,骑起来又稳又快,非常省力。”去年9月,我市新投放80辆红色公共助力自行车,其中两处站点分别在市民左于睿住处与单位附近,“车辆不断优化,站点持续增加,出门首选公共自行车,环保、健康且方便。”

  公共自行车自2013年进入淮安以来,已经融入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淮安街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投运536个公共自行车借还车站点,其中2017年市政府十件实事扩容工程完成年度既定目标,新建站点新增3000辆车全部投入营运,全市公共自行车投运总量达到13000辆。日均借车人次超过2万,2017年平均借车使用时间19分钟,平均每辆车使用频次2次/日。公共自行车借还站点,覆盖清江浦、淮阴、淮安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文旅区、工业园区,一张无缝衔接、方便换乘的公共自行车网络基本形成。

  同时,我市仍不断通过政府网站和公共自行车网站、市民卡办卡网点以及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布站点征集意见公告,收集站点规划建议。目前,共收集站点规划建议200余条。

  此外,我市新购置500辆比亚迪新能源公交车,市区420辆新车已经完成交付,整体工作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充电桩也正在同步建设。经统计,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将占到总数的9成以上,其中纯电动车占三分之一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市还将新增1000辆新能源公交车。

  ■记者 何渊 通讯员 臧沿军

  家住淮阴区王营镇的小王,家里3口人,2010年不幸患上尿毒症,长期透析治疗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当地居委会和民政部门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其申请低保,经履行相关审核程序后从2011年7月享受城市低保保障,每月领取低保金686元。

  2017年低保提标后,小王家每月能领取到低保金比最初纳入低保时增长了83.67%。小王说:“正是每月的低保金让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2017年的民生实事中,我市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20元提高到5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60元。为了确保民生实事真正落实,市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低保工作规范开展的监管,加快推进“阳光大救助平台”建设,将包括城乡低保在内的8项民政业务纳入平台操作管理,全程留痕,全程可溯,切实维护低保等民政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公正性。

  为实现“阳光救助,高效监管”,系统平台为每项业务设置动态流程图,选择某一具体环节可查看办理详情。一是着重抓好源头管理,实行申请对象和经办人员实名制。比如在“一门受理”窗口凭申请人身份证读取信息,确保身份真实、唯一。二是突出把好“入口关”,关键环节留痕备查。比如在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关键环节,要求采集现场照片和手机定位信息上传系统,确保经办过程真实。三是创新公示手段,强化“真公开”。申请事项受理后,申请对象在外网可凭平台发送的验证码查询办理进展。保障对象凭本人身份证利用村级便民服务终端也可随时查询资金发放等相关信息,更好地维护服务对象知情权。

  此外,居民医保水平也在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425元提高至470元。全市430.26万名群众参加居民医保,基本上做到应保尽保。

  提高保障水平:

  兜底幸福线

  ■记者 何渊 通讯员 蒋礼涛 李宏娜

  田林波是淮阴区古寨人,在纺织之乡南通打工后学到一身“好本领”。学成归来的田林波,回到家乡着手创办企业,主要从事棉纺布、高档精梳棉生产与销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难免会遇到资金流转难题。通过推荐,市人社局就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和争取享受创业贷款、社保补贴等,先后三次帮助企业落实创业贷款800万元,贴息4.5万元。如今田林波的企业吸纳带动就业180多人,成为大家眼中的“明星企业”。

  去年以来,市人社部门以市政府促进就业创业民生实事为统领,聚焦“稳定就业、力促创业、提升能力、优化服务、筑强基础”五大重点,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积极就业政策落实,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新的进展。

  具体工作中,关注困难群体,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着力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关注富民增收,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等计划,发挥创业倍增效应。以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线上线下”业务同步经办能力,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享受就业创业服务。

  目前,全市已经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17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42万人,扶持城乡创业1.99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1.9%、140.3%、13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3%,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民创业加速推进。落实社会保险及岗位补贴资金3480万元,惠及90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稳岗补贴4645.34万元,惠及14.93万名职工。同时,新增私营企业17423户、个体工商户44480户,各类市场主体总户数达37.56万户。

  促进就业创业:

  口袋鼓起来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喝上“放心水”

  ■记者 陆彦平 通讯员 臧沿军

  金湖县戴楼镇是丘陵地区,喝上方便、干净的自来水,是当地百姓多年的期盼。但现在,村民们打开自家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自城乡统一供水的三级管网建好后,该镇楼庄村村民马永连高兴地说:“水变清了,水压变大了,水垢不见了。” 

  金湖县湖泊、滩涂、洼地、河塘、丘陵面积占据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人口居住分散,常住农村的有25万人,日常饮用的水主要依靠地下小井水,水质不稳定、不达标、口感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该县近年来强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2017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6283万元,更新、改造镇村输水管道29千米、村内配水管道849千米,接管入户受益人口13.1万人。工程完工后,农村饮用水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村百姓也喝上了“同源、同网、同质”的放心水。   

  2017年,市政府继续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民生十件实事工程,重点重抓,强力推进,金湖县是重抓这项工作的一个缩影。各县区政府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财政安排资金的同时,探索开辟银行贷款、平台融资、合作建设等筹资新途径。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由市水利局牵头实施,原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新增收益人口100万人。目前,完成投资6.59亿元,完成土方872万方,铺设管道11522公里,新增受益人口142万人。工程建成后,有效解决项目区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了供水能力、供水水质、供水保证率,确保广大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深受农民欢迎。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