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采蓝 杜勇清 通讯员 李娟 张平
2017年,盱眙县古桑街道关帝村以宜居富民谋振兴为目标引领,针对本村存在的集体经济薄弱、增收点少、发展缓慢等“短板”精准施策,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延伸、环境整治等举措,实现了“面子”和“里子”双丰收。
鼓起“钱袋子”
关帝村位于龙王山下游,水源便利。该村由村“两委”干部带头,承包土地100亩,改以往一年一季水稻种植为“虾稻共生”,年收入超过20万元。在村干部示范带动下,村里已有10多户农户参与“虾稻共生”行列,亩均年增收达2500多元。考虑到村中缺乏粮食烘干设施,村“两委”采取向上争取扶持、集体提供土地、合作社成员出资等办法,投资180余万元建成1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集粮食收贮、烘干服务于一体,吸纳困难党员群众就业10多人,既解决了近2000户农户的粮食晾晒难题,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
盯紧“摇钱树”
念活“产业经”
关帝村紧邻盱眙经济开发区和凹土科技园。随着“一区一园”进驻企业的增多,物业服务需求量迅速增加,关帝村瞅准这一商机发展第三产业,在古桑街道支持下投资100万元成立了盱眙巨龙商贸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园区企业保洁、家政服务及绿化管护等三产服务。目前,巨龙商贸已成功承接园区企业厂区保洁服务23家,并承接了古桑街道境内多条道路的清扫保洁业务,公司年经营收入超过15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5万元,帮助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30余人,人均每年可增收12000元。
擦亮“梳妆台”
打好“生态牌”
在壮村富民基础上,关帝村“两委”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既要“里子”也要“面子”,通过“梳妆打扮”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村庄整体形象,着力推进绿色富民。该村先后建成欧郢小区生活污水管网化和自动化处理设施;利用城乡增减挂钩复垦100余亩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开展乡土树种绿化行动,种植5000余株红樟、银杏、枇杷、美国薄壳山核桃等乡土和经济树,打造形成农民生态游园和“一村一品”示范村。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