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的淮安市,今年以来不断创新机制、丰富内容、拓展路径,抓教育、树典型、搞座谈、办实事……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气象一新。
引入第三方,一把尺子量到底
双拥考评,是总结工作的方式,也是推进工作的途径,各县区对此高度重视。考评公平公正与否,不仅影响创建成效的客观评价,也会影响创建积极性。
“今年的双拥工作考评,由4人考评小组进行,1人下乡,1人到部队,2人看资料,所有台账资料全部过堂,一条条核对,全市统一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既防止可能出现的标准不一致,又避免以往抽查可能导致的以偏概全,影响整体评价的客观性。”涟水县双拥办主任郭新来深有感触地说,虽然因资料整理不够规范等细项被扣2.5分,但他心服口服。
像涟水县一样,淮安市各县(区)今年双拥成效的最终考评,都由第三方机构说了算。这是淮安市确保考评质量和权威,推动创建第十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县(区)工作的创新之举。
为保证考评质量,准确运用考评结果,市双拥办从市直单位和部门挑选6名专业人士担任第三方考评组成员,并进行专题培训,分资料组、现场组、部队组,对各县区拥军优属建章立制、队伍建设、措施实施等情况深入开展科学考评。抱着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态度,考评组即使扣减0.1分也得事有出处。每次发放测评卷都当天打分,当场公布,当即收回,防止暗箱操作。考评组组长、市卫计委双拥办主任张立新说,考评组坚持秉公考评,事先不打招呼,全部是临时抽查,不听汇报,特别是所有军属都找到,从他们那里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问题导向,逐一解决“短板”
2015年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过程中,淮安梳理出部分单位双拥机构建设不规范等问题,对涉及全市37个县(区)和市直部门的27项,逐一确定责任人,限期整改。
以问题为导向,短板缺项逐一解决,但有个别区在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一次性按时打卡发放政策时走了样。按照规定,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由县(区)政府负责筹集,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发放。但个别区将这笔资金移交乡镇转由乡镇发放,以致出现个别乡镇延迟发放甚至挪用现象。淮安市双拥办了解情况后,以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下达交办单,与该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当面沟通,及时纠偏。该区及时拿出整改方案,责成相关部门做好对接,确保资金一次性发放到位。
12年以上转业士官安置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该市双拥办联合相关部门对同类士官摸底,并采取一些措施,但仍有44人选择观望。对此,市双拥办多路人马奔赴所辖县(区),再次征求本人意见,(下转A2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