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南禄中心小学 徐瑞
2017年12月18—22日,很有幸跟随涟水县新教育代表团一行90人来到江苏海门参加了跟岗学习活动,带着问题和责任、怀着梦想和憧憬,走近海门,进行了为期5天的跟岗学习,在感受海门新教育无穷魅力的同时,也获得了与名校、大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学习期间,通过听报告、交流、听课、活动观摩、跟岗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管理、教师成长、课程建设、学校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进行了深入考察学习。
我们这一组一行11人,跟岗海门市实验小学参加学习,走近实验小学,扑面而来的是111年实小的文化气息,传统的文化底蕴中蕴含着现代的新教育气息。学习的过程中,让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新教育提倡的实为教育之本真,教育的多元化,教育育人之根本,而绝非简单的知识传授。
海门的课堂和学生
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的主人由教师变成学生,课堂研究的问题由“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变成“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由先教后学、师教生学、以教评学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生态教育环境。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转变:教师由播放视频、精美课件的放映员,变成幕后的编导。学生由被动的接受事实、记忆知识、牢记操作方案的台下“观众”变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演员”。教师创设一系列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讨论、展示,让学生身临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感悟事实、领悟知识、掌握技能、感怀情感。(有一个课堂上学生倒竖大拇指的精彩故事,此处省略)
内动力和外动力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由教师谆谆教导的外动力变为学生兴趣引领学习、探究获取成功快乐的内驱力,学生在课堂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心灵的成长着。
海门的教师担当和责任是他们的代名词,书籍是营养,课堂亦是乐园。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勇敢的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主动去工作、创造,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讲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认识自我,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学会成功。
海门的书香
在海门,阅读已成为孩子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每到一所学校,无不把读书作为第一要务,书香校园建设成为海门教育的一道必修课。海门教育局为小学生编制核心阅读书目,并将阅读内容纳入学业检测范围。走进学校,迎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书香。这书香,不仅仅来自于那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更来自于那些沐浴在书香中的孩子们。在这里,阅读受到了足够的重视,让“阅读”变为“悦读”是海门教育人送给孩子们的一份大礼,孩子们在享受着新教育带来的一切,他们的童年被童书滋养,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老师,也在默默地付出中成长着,在辛勤的忙碌中书写着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
海门的卓越课程
在海门,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课程已不仅仅是教材,它是一座桥梁,一头搭在校园,另一头通向生活和社会。海门教育人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做到了极致。继“缔造完美教室”之后,聪慧勤奋的海门教育人又将“研发卓越课程”放在了第一位。“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让每一个生命通过卓越的课程丰盈起来。”掷地有声的语言包含了海门教育人对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视。
作为涟水的教育人,在学习之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着眼我们的实际,更多的去思考如何由心动到行动。去努力优化我们的办学思考和提升办学的效益。
树立敢于任事的气质与引领能力
跟岗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学校领导都很健谈。他们面对20多位客人侃侃而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条分缕析,对学校的每项工作如数家珍,无一例外给我留下了自信、阳光、开放、踏实的印象。
我个人任职时间尚短,在办学思想、教育理论、教师引领和政策执行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丰富、提升、完善自己。
打开围墙办教育的理念和魄力
我们可利用的校外辅导资源相对较少,但也不是没有:社区内的知名人士、成功企业家、手工艺人都可以请进来做辅导,还有家乡走出去的书画家、成功人士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人生导师。把他们请进校园、请进教室,丰富我们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必须要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
量身打造一以贯之的学校文化
反观我们的学校文化,虽然“礼仪教育”理念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内容基本上还是靠管理层的设计,碎片化、随意性很严重,一位校长一种思路,没有主题文化的高度凝练,缺少了广大师生的参与和时间的磨砺,缺乏认同与积淀,还需要进一步下大力气改造完善,努力打造系统的、有延续性的精神文化图腾。
五天里,我真真切切地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的洗礼: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给了我思想上的震撼与启迪,把我心中的困惑与踌躇一扫而光,海门教育的现代性、发展性和前瞻性,无时无刻不撞击着我的灵魂,从感性的激动,到理性的思索,再到现实的考量是沉甸甸的收获。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