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网

包 容 天 下 崛 起 江 淮
— 淮 安 地 方 门 户 —

“台账扶贫” 折射出扶贫作风短板

 

  吉 羊

  《人民日报》日前刊发报道《扶贫攻坚不能搞花拳绣腿》,文中提到一个乡为了迎接检查团仅打印费就花了10多万元,被网友讥讽为“台账扶贫”。

  巨额打印费再次警示我们:脱贫攻坚“战场”也是作风建设“考场”,只有补齐作风短板,脱贫攻坚才有希望。

  在脱贫攻坚中,建立完善台账资料有利于总结成绩经验,发现问题不足,更好开展工作,本无可厚非。但凡事皆有度,超出了这个“度”,脱贫攻坚就可能真的异化为“台账扶贫”。尴尬的是,“台账扶贫”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台账扶贫”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加重基层负担。试想,如果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都要花费巨额打印费应付台账检查,为此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岂不是天文数字?如果脱贫攻坚全程都要这么做,成本岂不更是高得离谱?即使花巨额打印费迎检仅仅是个例,但基层在脱贫攻坚中普遍存在“台账压力”。如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按“归档类、规范类、补充类”三分类的要求完善精准扶贫村级基层台账,其中仅补充类档案资料就包含11大项,真是“蔚为壮观”!

  “台账扶贫”更将影响脱贫攻坚成效。当基层疲于应付扶贫台账时,还能有多少精力真正用于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切实扶贫减贫?如果扶贫力量被扶贫台账过于牵制,那么精准扶贫的成效必然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假台账、假数字。从各地纪检监察部门通报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来看,扶假贫、假扶贫的现象在多地都已出现,移花接木、指鹿为马等手段层出不穷,套取、骗取扶贫资金等腐败问题也屡有发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所承担的已足够多,如果再要花大力气应付乃至“包装”扶贫台账,结果只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不断滋生,而不是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如实完成。只有扶贫台账“瘦身”,才可能有扶贫好作风,进而才有扶贫实效。

(责任编辑:凌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0517网”的作品均为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

评论专区

文明上网,理性回复!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